舞蹈具有強身健體和娛樂的功效,有助于身心健康,因此可視為醫(yī)療保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長期的狩獵、游牧生產(chǎn)生活中,鄂溫克人創(chuàng)造并傳承與發(fā)展了獨具民族風(fēng)格的民間舞蹈。舞蹈動作的形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。
1.“努日該勒”
“努日該勒”,又稱“伊坎”,是鄂溫克人每逢節(jié)慶、豐收日,或宴請賓客時所跳載歌載舞的傳統(tǒng)舞蹈形式。有以下幾種:
(1)舞蹈開始時較抒情,雙手臂左右換方向擺動,手腕下壓,雙腳進行單跺步,接下來雙人面對面拉起手,互相交換位置,動作反復(fù)循環(huán),伴之歌唱,隨著節(jié)奏的加快動作也變得激烈,舞者口呼“罕伯、罕伯”,口音短重,呼聲宏亮。
(2)舞者雙人面對面,右手立掌在胸前,從右到左,再換左手,動作相同,另一手背后,再后雙手握空拳,在腰間一前一后交換做,再變?yōu)殡p手叉腰,挺胸對肩。這三組動作的呼號是:“霍吉爾、呼吉爾、呃遵臥”,腳部的動作為半腳踏步。
(3)舞者雙人面對面,左手握空拳于左胸前,右手從左手腕向下,做綰袖子狀,口喊“嘎嘿日嘎”,隨后又變?yōu)槭犷^照鏡子動作,左手背后,右手從腦門摸至腦后,再換左手反復(fù),身體變換方向,再變?yōu)殡p手在臉前拍一下后,一手平展在臉前為鏡子,另一手摸頭發(fā),并伴有“呃西耶”的喊聲,腳部的動作依然是半踏步。
(4)模仿勞動的擔(dān)水動作,一手叉腰,一手由下垂轉(zhuǎn)至劃半圈到肩上,左右手變換做,節(jié)奏由慢到快,慢時喊“呃遵瑪”,動作加快后就變?yōu)椤斑雷瘛?,腳平步向前走。
2.“斡日切”舞
“斡日切”舞是鄂溫克族民間舞蹈的一種形式?!拔尤涨小笔嵌鯗乜苏Z,為“天鵝”之意。舞蹈象征著自由、幸福與對于吉祥的祝愿。舞蹈人數(shù)不限,男女均可參加。舞者排成內(nèi)外兩圈,男士列于外圈,女士列于內(nèi)圈,面朝向內(nèi)。舞蹈時,舞者左右伸展雙肩,雙肘下壓,腕部抬起與手平行,手心向下,跟隨節(jié)奏一拍一次拉軟腕。其腳部動作為跟隨步,男圈向左轉(zhuǎn),女圈向右轉(zhuǎn),也可以內(nèi)外兩圈交錯行進。當(dāng)男女兩圈交錯時,舞者雙手由旁至前到頭頂,再從頭頂移至胸前,男女舞者分別以“咕”“給”呼聲配合舞蹈,其呼聲恰似天鵝從天空飛落時所發(fā)出的鳴叫。舞者雙肩伸展似天鵝展開雙翅,列隊則模擬天鵝群“人”字、“一”字排列,變化多樣。
3.熊斗舞
熊斗舞是模仿黑熊斗架動作的舞蹈。這一舞蹈由男女組合同跳,其男性動作雄健、瀟灑,體現(xiàn)了高山叢林所賦予他們的剽悍英姿和勇敢堅毅的氣質(zhì)。女性動作則健俏、柔美。舞者兩人一組,上身略向前傾,兩膝彎曲,兩手放在膝蓋上,雙腳同時跳躍,落地有力,雙肩和頭部左右換方向,模仿熊咬對方狀,并口呼“吼莫、吼莫”的吼聲,最后,用嘴叨卜對方頭巾或帽子、脫身跳出者為勝。舞蹈可以幾組同跳,也可以一組為主,其他人以同樣動作在旁助威?!靶芏肺琛币环矫姹憩F(xiàn)了鄂溫克人對熊的圖騰崇拜,另一方面也表現(xiàn)了鄂溫克人粗獷的性格和獲得豐收后喜悅的心情。
4.“愛達哈喜楞”舞
“愛達哈喜楞”舞流傳于內(nèi)蒙古阿榮旗查巴奇鄂溫克民族鄉(xiāng)和扎蘭屯市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(xiāng),為鄂溫克族男性舞蹈,婦女并不參加?!皭圻_哈喜楞”為鄂溫克語“雄性野豬搏斗”之意。舞蹈由二人共舞,舞者身著毛朝外的狍皮服裝,化裝成雄性野豬的形象,臉上涂白粉。舞蹈開始時,兩人從兩邊向中間靠攏,一腳單步,膝蓋稍彎,另一腿向后抬起,自然彎曲,身體向前稍傾,一手握拳向頭部前方伸出,另一手握拳背后,兩人靠攏后背對背轉(zhuǎn)圈,向左右方向做動作,然后兩人對面錯開,互相左手拉左手,左腳勾左腳,成一大扇面形,右腳跳動,互相向外扯,最后變搏斗狀,雙腿同時蹲住,沉穩(wěn)地跺步,身體不起伏,姿態(tài)如熊斗舞,動硬肩,互相進攻做咬肩狀。接下來后退,躲閃,又互相撞肩,直至一人敗下陣來,這組動作與“熊斗舞”氣質(zhì)相同,在整個舞蹈中同樣伴有“吼莫、吼莫”的怒吼聲。
5.“圏舞”
“圈舞”流傳于根河市敖魯古雅獵民鄉(xiāng),是深受敖魯古雅鄂溫克男女老幼喜愛的舞蹈。魯古雅鄂溫克人常年于原始森林中分散游獵,聚集到一起時,便會圍著篝火跳起圈舞。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參加,男女老幼圍著算火手拉手圍成圓圈,順太陽運行的方向雙腳一前一后交錯落地,身體隨腳部動作前合后仰。伴舞的歌曲由領(lǐng)唱者先唱后,人們再齊聲重復(fù)歌唱,并伴有“號!號!號代!噢號!噢號!號日代!”的呼聲。舞蹈反映了鄂溫克人豪邁的個性和樂觀主義情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