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諾族的診斷方法主要有眼望(望診)、口問(問診)和手摸(摸診)三種方法,從而了解患者的病史、病情、好惡、臨床表現(xiàn)以及臨床體征,然后根據(jù)三診所得到的資料,進行綜合分析、歸納推斷,從而得出對“病”的明確診斷,以此作為立法、組方和用藥的依據(jù)。
一、“的呆”即望診
基諾族醫(yī)的望診,主要是三看,即看面色,看指甲,看二便(大小便)。
(一)看面色(年飄呆nian piao dai)
看面色須在自然光線下觀看,根據(jù)面色的色澤改變來判別疾病的寒、熱、虛,以協(xié)助對疾病的診斷。例如,“少普稀格”,即面白血干,意思是如果面色?白,沒有一點血色,多是氣血不足、血少或貧血?!吧偕蒿h灑”,即肉黃擺子,意思是瘧疾久發(fā)的病人,其面色發(fā)黃而暗?!罢f呢烏挪”,即面紅發(fā)熱頭痛,意為面色潮紅,多為身體發(fā)燒伴有頭痛?!懊缳Y阿奢側拿挪”,即眼睛鞏膜發(fā)黃,多為黃疸性肝炎。同時看舌苔及舌下靜脈,如果舌苔白厚,多為胃上有熱?!翱死哮F尼確洛策”,即舌下靜脈色綠,為有寒?!翱死哮F尼確洛籮”,舌下靜脈色紅,為有熱,身體發(fā)燒。
(二)看指甲
主要是觀察指甲的顏色變化?!袄及漪攤饶门病?,意即指甲色白,無血色,多是肝病、胸助痛或肝炎等。
(三)看大小便
“阿剋利得”,即看大便。主要觀察大便的顏色、質地。如“巫普蛇”,腹瀉解水樣便,多為著寒,消化不良;“巫稀特”,腹瀉,大便有膿血,多為痢疾或痔瘡出血;“剋姜姜”,大便干燥,便秘??葱捍蟊?,與成人稍有差異。如“剋奢”,大便黃色,多為小兒消化不良,飲食嗝著;“剋妞”,大便綠色,肚子著涼,有寒;“剋磨”,大便有泡沫,為肚腹有熱?!耙虏蚀簟保纯葱”?。如果“衣彩阿扎那呢”,小便色黃,并伴有痛、急的感覺,則為有內熱,多是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??傊?,基諾族雌師對尿黃、尿急、尿頻、尿痛、血尿、砂石尿等統(tǒng)稱為結尿。
有的雌師還看頸部。如頸前腫大,有包塊,稱為大脖子病,即單純性甲狀腺腫大;如婦女面色微黃,頸部比平時稍增長,多是懷孕早期的表現(xiàn)。如果舌下靜脈曲張,且口唇伴有裂紋,多是瘧疾反復發(fā)作、經(jīng)久不愈的表現(xiàn)。
二、“挪呆”即問診
基諾雌師認為:問診是基諾醫(yī)生臨疝時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(huán)〕“挪呆”即詢問,亦即問診。通過比較詳細、系統(tǒng)地詢問,可以為正確地辨明病情、部位、性質找到線索和依據(jù)。在問診中,要根據(jù)患者不同的疾病情況,采取不同的詢問方式。問診的主要內容有:一是問一般情況,如年齡、性別、住址、患病時間、生病的起因、自身的病史、家族病史、生活習慣、本人嗜好等。對危重病人及小孩,主要洵問親屬或陪同就診人員。二是問寒熱。主要問清有無畏寒怕冷、發(fā)熱,寒熱的輕重及表現(xiàn)的特點,兼有的癥狀。如發(fā)熱怕冷、頭痛、咳嗽、流清涕,多為因寒涼感冒;如發(fā)熱不怕冷,反而怕熱、心煩、口渴,喜喝冷飲,大便干燥,小便黃赤,多為熱重。三是問飲食。即問食欲及嗜好,食量及口渴喜飲情況。如多食易饑,口渴多飲,多為內熱盛;如過多吃生冷、或暴飲暴食,致胸腹飽悶,多為食積;如腹部冷痛,大便清稀,多為內寒。四是問大小便。主要問淸大小便的8、色、次數(shù)及質地等。如“衣彩可奢籮呢”,是小便色黃,有熱、急、痛的感覺,為肚腹有熱;“拜力挪”是小便呈紅色,有血,即血尿,也是屬于肚腹有熱?!鞍w利德”即問大便。如“巫普蛇”(wu jiang jiang),即腹瀉;“巫稀特”為大便有膿血,即拉痢疾;“赳姜姜”(kei jiang jiang)大便干燥,難于解出為內熱便秘;“剋奢”,大便色黃,多力小兒消化不良,或食物停滯,稱為“嗝著”;“尅磨”,大便有泡沫,為胃腸有熱;“剋妞”,是大便呈綠色,為肚子涼著,內有寒。五是問“呢卡糯阿臘”(ne ka nuo a la),即問胸腹。如胸痛、發(fā)熱、咳嗽、咳吐黃濃痰,多為肺上有熱;如低熱胸痛,干咳少痰,多是肺癆(肺結核、如腹痛,惡心嘔吐,口吐消水,多是胃上有寒;肚臍周圍疼痛,偏食,多為蟲積。六問“義緬臘”(yi mi an la),即問睡眠。問睡眠的好壞及伴有的癥狀。如失眠多夢、口渴尿黃,為內熱;如多眠乏力、食少,多為虛病。七問“烏幵”,即問頭。如“烏拜拿”,是半邊頭痛,多為血虛;“烏遷拿”,是伴有發(fā)熱,多為感冒、瘧疾。八是問“阿拉帕”,即詢問婦科病的問題,多為月經(jīng)、白帶、孕產情況。如月經(jīng)量多色紅,時間提前,多為有熱;如月經(jīng)量少色淡,時間推后,多因寒所致。九是洵問小兒科的情況。主要是問清小兒是否順產、哺乳及其飲食、病史情況,是否出過麻疹等。
三、“阿九我呆”即摸診
“阿九我呆”,即摸診。基諾族雌師的摸診,除了摸脈搏外,對疼痛部位、腹部也要觸摸,對腹部的觸摸尤為重視。其主要方法是:
(一)摸脈搏
脈搏的部位分為三大部位,九個小部位。
1.頭部:
(1)顳動脈,即摸顳前表淺動脈;
(2)耳后動脈,即摸耳后表淺動脈;
(3)頸動脈,即摸頸部鎖骨上窩頸動脈搏動區(qū)。
頭部的三個觸摸點,代表頸部以上的頭部疾病。
2.手部:
(1)腋下動脈,即摸腋窩動脈;
(2)肘動脈,即摸肘部動脈;
腕動脈,即摸掌后撓動脈。以上部位,以摸撓動脈為主,必要時摸肘、腋動脈,它代表胸部的疾病。有少數(shù)雌師還摸手指兩側的動脈。
3.軀干部:
(1)心尖搏動區(qū),即摸胸前心尖搏動區(qū);
(2)腹股溝動脈,即摸腹股溝動脈搏動區(qū);
(3)足背動脈,即摸足背表淺動脈。
以上三部分代表腹部以下的疾病。
(二)脈搏的形態(tài)及主病
脈的形態(tài)一般分為三種,加上體表及脈搏的溫度,來綜合判斷疾病的性質,是屬于熱性還是寒性,或是虛病。
1.快脈?;Z語為“歪”(wai),即脈搏在一定的時限內,跳動的頻率較快,其跳動的次數(shù)以醫(yī)師的呼吸時間為指標,一般情況下,一呼一吸之間脈搏跳動4~6次為正常(約每分鐘60~80次〕,超過7次即每分鐘90次以上,即為快脈,快脈多主熱病、發(fā)熱等。
2.慢脈?;Z語稱為“表”(biao),即脈搏在一定的時限內,跳動的頻率比較緩慢,一般在一呼一吸之間,脈搏跳動在4次以下,多為3次,每分鐘少于60次,即為慢脈。慢脈多主寒病,內寒。
3.熱脈。熱,基諾語稱為“籮”,是醫(yī)師在診脈時,主觀感覺到患者的體表溫度及脈搏比較溫暖。多主熱病、身體發(fā)熱,臟腑有熱,如果耳后脈快且熱,多為瘧疾。
4.冷脈。基諾語稱冷為“策”。是醫(yī)師在診脈時,主觀感覺到患者的體表皮膚及脈搏的溫度比較寒冷。多主寒病,體內、臟腑有寒。如果耳后脈搏慢且冷,多為血虛,貧血。
5.脈律不均。基諾語稱之為“阿九特麥腰”,意思是脈搏跳動不均勻,忽快忽慢,或中間有停頓。多為心臟病、中毒性疾病及危重病。
6.痛點觸摸。主要是根據(jù)病人的訴說,對痛點進行觸摸,對觸摸的情況,如有無腫塊,腫塊的大小,活動度等進行綜合判斷。如果局部腫脹、疼痛明顯、紅腫發(fā)燙,多為有熱在內;如果局部腫脹,摸之不燙不熱,疼痛不劇烈,多為有寒或因寒所致。
腹部的觸摸?;Z族雌師比較重視對腹部的觸摸,尤其是在患者主訴腹痛時,就一定要觸摸腹部。觸摸時注意:一是要摸清疼痛的部位;二是要摸清皮膚的冷熱,以協(xié)助判別疾病的寒熱;三是要摸清是否有包塊存在,若有,則要摸清包塊的形狀、大小、硬度、活動程度及有無壓痛等。如腹部摸到有脈搏樣跳動,并伴有疼痛及壓痛,多因有寒或寒熱交雜所致。如摸到腫塊,基諾族醫(yī)稱為“阿鼠”,多為蟲積、寒積、腫瘤等。
總之,基諾族雌師在診病過程中,絕大多數(shù)都要通過一看、二問、三摸,將三診所得到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,以判斷疾病的性質,是寒、熱或是虛、病變的部位,從而對疾病得出較為明確的診斷。最后根據(jù)病情進行立法、組方、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