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,太陽達到黃經(jīng)90°,為“夏至”節(jié)氣。此時,太陽直射北回歸線,是北半球白晝最長,黑夜最短的時候。夏至節(jié)氣一般在農(nóng)歷五月(又名“午月”),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月份;夏至的卦象正值姤卦,姤者,遇也,以柔遇剛之象也。姤卦卦體上面五個陽爻,下面一個陰爻,五陽而遇一陰,表明陽氣增長至極致,陰氣開始增長?!爸琳撸畼O也”,夏至時節(jié)陽氣已增長到極致,“重陽必陰”,此時一陰潛生,所謂“夏至一陰生”就是說的這個意思。此時,我們養(yǎng)生保健既要保護陽氣,也要順應陽盛于外、陰伏于內(nèi)的特點,著眼于一個“長”字,使陰陽兩氣相順接,做到剛中有柔.柔中有剛。
一、精神調(diào)養(yǎng)
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.素問.四氣調(diào)神大論》曰:“使志無怒,使華英成秀,使氣得泄,若所愛在外,此夏氣之應,養(yǎng)長之道也?!毕闹習r節(jié)精神調(diào)養(yǎng)關鍵要做到“心靜”,保持心境平靜,做到精神飽滿,神清氣和,心胸開闊,豁達樂觀,順應自然界陰陽氣交接的變化。
二、起居調(diào)養(yǎng)
進入夏至,就是盛夏了,這時,仍應遵循自然界夏季陽多陰少的規(guī)律,宜夜臥早起,但并不是說可以熬夜,尤其是夏至前后,更應注意睡眠,睡好“子午覺”。因為子時與午時是一天中陰陽相互交接的時刻,故睡好“子午覺”,有利于一天中陰陽氣的順接,以順應夏至陰陽氣相接的自然規(guī)律?!跋闹寥龜?shù)頭伏”,夏至過后,意味著一年中最難熬的暑熱天——“三伏天”(注:指農(nóng)歷“三伏天”,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。三伏天出現(xiàn)在小暑與大暑之間,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、悶熱的日子一可以這樣理解:“伏”就是天氣太熱了,宜伏不宜動,三伏是中原地區(qū)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,三伏是按農(nóng)歷計算的,從夏至后第3個一庚”日算起,初伏為10天,中伏為10天或20天,末伏為10天,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)就要來臨了。夏至時節(jié)天氣炎熱,室外工作時避免長時間在烈日底下勞作,要加強防護,預防中暑。夏季天氣炎熱,容易出汗,出汗后不要立即吹冷風,要適當補充水分,但不適宜飲冷飲,也不宜立即洗冷水澡,因為此時陽氣在外,伏陰在內(nèi),內(nèi)里臟腑陽氣空虛,腠理開泄(皮膚紋理開放),容易受風寒濕邪侵襲,損傷陽氣。同時,有空調(diào)的房間,室內(nèi)外溫差不宜過大,更不宜夜晚露宿。
三、運動調(diào)養(yǎng)
夏至時節(jié),應選擇早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體育鍛煉,可選擇在河邊、公園、海濱地區(qū)等空氣新鮮的地方,盡量避免劇烈運動,夏至當天更要少運動或不運動,可以選擇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、廣播體操、游泳等為宜,運動以不疲勞為度,避免大量汗出,汗出太多,不但傷陰液,也傷陽氣,運動過后,不能立即飲用冷飲,要等平靜后再補充水分,運動后不能馬上洗冷水浴,否則容易造成關節(jié)疼痛等疾病。
四、飲食調(diào)養(yǎng)
夏至在農(nóng)歷五月,屬火,午火大旺,此時肝氣弱,心氣正旺,金氣受傷,飲食宜減酸增苦,調(diào)理胃氣,益肝補腎以固密精氣,也可多食淡味食物,保養(yǎng)生臟。夏至前后可多飲綠豆湯,多食新鮮蔬菜、瓜果等,如芥菜、莧菜、西紅柿、節(jié)瓜、冬瓜、絲瓜、水瓜、荔枝、桂圓、西瓜等。但要注意冷食、冰凍瓜果當適可而止,不可過食,以免損傷脾胃;可結合藥膳食療進行調(diào)養(yǎng)。
荸薺竹蔗茅根飲:
荸薺250克,竹蔗50克,鮮白茅根100克(或干品50克)。上3味洗凈,荸薺打碎,加適量水煮湯代茶飲。有清熱消暑生津的功效。
茄子燒荸薺:
茄子200克,荸薺100克,豬瘦肉50克,醬油、白糖、姜、蔥、鹽、素油各適量。將茄子洗凈,切成絲;荸薺洗凈,去皮,切碎;豬瘦肉洗凈,切成絲;姜、蔥切細絲,待用。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,加入素油,燒六成熱時,下入姜、蔥爆香,加入豬瘦肉、荸薺、茄子、醬油、鹽、白糖,用文火燒煮30分鐘即成。有清熱健脾的功效。
冬瓜三豆湯:
冬瓜250克,赤小豆50克,綠豆60克,扁豆30克,精鹽適量。將冬瓜洗凈,去皮,切片,與洗凈的赤小豆、綠豆、扁豆共同放入鍋中,加適量清水,用小火煮至三豆熟爛,調(diào)入精鹽即成。有清熱消暑,健脾利濕的功效。
白術茯苓鯽魚湯:
白鯽魚1條(約250克),白術15克,茯苓25克,豆腐1塊,姜蔥、蒜等調(diào)味品各適量。鯽魚去鱗、鰓及內(nèi)臟,洗凈與茯苓、白術加水適量同煮,魚熟時放入豆腐,煮熟,酌加調(diào)味品,稍煮即可。有健脾和胃,消暑生津的功效。
冬瓜苡仁粥:
連皮冬瓜500克,薏苡仁60克,精鹽適量。將薏苡仁洗凈,用清水浸泡20分鐘。冬瓜洗凈,切塊,與薏苡仁同入鍋中,加適量清水,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薏苡仁孰爛,加入精鹽即成。有健脾消暑的功效。
【中醫(yī)故事·夏至】
“夏至一陰生”,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呢?
夏至,從古代歷法對四季的劃分來看,是夏天過了一半,因為根據(jù)古代歷法,農(nóng)歷四、五、六月為夏季,夏至節(jié)氣大致在農(nóng)歷五月中旬,夏至、冬至與春分、秋分相對應,分別為夏、冬、春、秋四季的中點。
在夏至這一天,太陽直射北回歸線,是北半球白晝最長、黑夜最短的時候。過了這一天,白晝逐漸縮短,黑夜逐漸延長?!爸琳撸瑯O也”,夏至,陽氣已增長到極致,“重陽必陰”,陰陽相互轉化,陽氣逐漸衰弱,陰氣開始生長并逐漸旺盛,所謂“夏至一陰生”就是說的這個意思。同樣地,陰氣在冬至增長到極致,“重陰必陽”,陰氣逐漸衰弱,陽氣開始生長并逐漸旺盛,故有“冬至一陽生”的說法。所以樊正倫先生說夏至應多睡覺、少活動。冬至亦然。
夏季,是自然界生命力最為旺盛與強壯的季節(jié),然而卻有部分植物選擇在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(jié)結束自己的生命,枯萎、凋零,夏枯草就是其中之一,并以此而名行于世。
對夏枯草的了解,最初是在《神農(nóng)本草》觸及的:“此草夏至后即枯,故名?!彼?,它除了有棒槌草、大頭草、牯牛草、燈籠草等別稱外,也被稱之為六月干、五月干。
注意到夏枯草,起初只是因為它的名字,略帶有隱隱傷感意味,讓人在看到它的那一刻就怦然心動。多年來一直以為,草木是可以跟隨春風而表,尾隨秋風而去的,沒想到才到夏至便會有枯萎的小草
夏枯草名副其實,這唇形科的小草通常活不過夏至,短暫的花季之后就走向了長久的沉寂,而它們枯萎的生命又會被采藥的人們收起,最終成為捧在手中的一碗湯藥。
而民間對于夏枯草的名字由來,亦有一段相當傳奇的故事從前有位書生名茂松,為人厚道,自幼攻讀五經(jīng)四書,然屢試不第。茂松因此終日郁悶,天長日久,積郁成疾。頸部長出許多瘰疬(即淋巴結核),蠶豆般大小,形似鏈珠,有的潰破流膿,眾醫(yī)皆施疏肝解郁之法,無效,病情越來越重。
這年夏天,茂松父親不遠千里尋神農(nóng)。一日,他來到一座山下,只見遍地綠草茵茵,白花艷麗,似入仙境。他剛想歇息,不料昏倒在地。
茂松爹怎么也沒有料到,這百草如茵的仙境,竟是神農(nóng)的藥圃。此時,神農(nóng)正在給藥草澆水施肥,見有人暈倒急忙趕來救治。茂松爹醒來,謝恩并訴說了自己的苦衷.神農(nóng)聽罷.從草苑摘來藥草,說:“用此草上端球狀部分,煎湯服用”叉說:“此草名‘夏枯草’,夏天枯黃時采集入藥,有清熱散結之功效?!泵砂捶椒?,不久病愈。后來,父子二人廣種夏枯草,為民治病,深得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