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五禽戲與手三陰陽經
人體的十二經脈在體內與臟腑相連屬,其中陰經屬臟絡腑,陽經屬腑絡臟,一臟配一腑,一陰配一陽,形成了臟腑陰陽表里屬絡關系。十二條正經其中包括了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:手三陰經包括手太陰肺經、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;手三陽經包括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?!鹅`樞·逆順肥瘦》曰:“手之三陰,從藏走收”,“手之三陽,從手走頭”。按照中醫(yī)經絡圖,手三陽經的走向是從手指到頭,每個經脈分別隸屬于人體一個臟或一個腑,且左右對稱地分布于人體的兩側,里通臟腑,外達肢節(jié),上通頭,下達腳,把人體網絡聯(lián)成一個整體。而在五禽戲功法中,體現(xiàn)在手形的多變化上,握固、虎爪、鹿角、熊掌、猿鉤、鳥翅等手形的運用能不同程度加強手三陰陽經的氣血運行。以虎舉為例,其手形的變化,可細化為撐掌、屈指、擰拳三個過程,兩臂的舉起和下落,可分為提、舉、拉、按四個階段,并將內勁貫注于動作的變化中,眼隨手動,帶動頭的仰俯變化,這個動作看似簡單,實則展現(xiàn)了手三陰陽經的合理變化,在撐掌、屈指過程中,手陰陽經大腸經、手太陰肺經的氣血運行得到了加強,同時也整體促進了遠端血液循環(huán);在擰拳過程中,手太陽小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獲得了更大的“原動力”;在提舉過程中,手厥陰心包經、手少陰心經會使“原動力”發(fā)揮更大的作用。手形的變化還會給臟腑帶來更好的循環(huán)動力,以達到養(yǎng)生之目的。
(2)五禽戲與任、督二脈
任、督二脈皆起于胞中,下出于會陰,而后任脈經陰阜循環(huán)于腹、胸中線,上經口唇,沿面頰分至目眶下;督脈則絡于陰器,“貫脊屬腎”,循行于脊背正中線,經百會穴、額、鼻部至上唇。任督二脈若通,則百脈均通,進而能改善體質,強筋健骨,促進循環(huán)。任督二脈在中醫(yī)診脈與道家導引養(yǎng)生上相當重要。任、督二脈在傳統(tǒng)體育養(yǎng)生中的主要作用有二:一是真氣運行的根源和動力,以及在真氣運行中協(xié)調人體陰陽;二是涵養(yǎng)人之“三寶”:精、氣、神。三是任脈網絡諸陰脈,總調全身陰氣;督脈總督諸陽脈,統(tǒng)攝真氣,調整和振奮陽氣。具體到五禽戲之中,虎撲要求上體前俯,挺胸塌腰,兩腿屈膝下蹲,收腹含胸,隨后兩膝向前頂,送髖,上體挺腹后仰,使得脊椎前后伸展折彎,牽動任、督二脈,起到調理陰陽、疏通經絡、活躍氣血的作用。又如鹿奔,此戲要求兩腿行成弓步,身體重心后移,一腿伸直,一腿屈膝。低頭,弓背,收腹,向前落步時,充氣丹田,身體重心后坐時,氣運命門,如此加強人的先天與后天之氣的交流,疏通任、督二脈經氣,具有振奮全身陽氣的作用。再如“鳥伸”的動作,要求兩掌上舉,身體微前傾,提肩,挺胸,塌腰,再而一腿支撐,另一腿向后抬起,挺胸,塌腰。兩掌上舉,作用于大椎和尾閶,使督脈得到牽動,兩掌后擺,身體成反弓狀,任脈得到拉伸,可增強疏通任、督二脈經氣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