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降節(jié)氣含有天氣漸冷、開始降霜之意。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(qū),平均氣溫多在16℃左右,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(jié)氣。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,則要到隆冬時節(jié)才能見霜。
當然,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,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,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,初霜期和霜日數(shù)也就不一樣。
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(jié)氣,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(jié)氣。此時地面上散熱很多,溫度驟然下降到0°以下,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,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,色白且結構疏松。霜只能在晴天形成,人說“濃霜猛太陽”就是這個道理。
霜降時節(jié),東北北部、內(nèi)蒙古東部和西北大部分平均氣溫已在0℃以下,土壞凍結,冬作物停止生長,進入越冬期。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(qū),平均氣溫多在16℃左右,離初霜日期還有兩到三個節(jié)氣。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,則要到隆冬時節(jié),才能見霜。
“霜降始霜”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征。就全年霜日而言,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,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,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。西藏東部、青海南部、祁連山區(qū)、川西高原、滇西北、天山、阿爾泰山區(qū)、北疆西部山區(qū)、東北及內(nèi)蒙古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,淮河、漢水以南、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(qū)均在50天以下,北緯25。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,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,而西雙版納、海南和我國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。
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日:“千樹掃作一番黃,只有芙蓉獨自芳?!蹦戏降貐^(qū)氣候溫和,霜降期間,橙黃橘綠,秋菊競放,一樹樹芙蓉盛開,把南方大地打扮得更加艷麗。
用科學的眼光來看,“露結為霜”的說法是不準確的。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,是堅硬的小冰珠。而霜凍是指由于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(xiàn)象,其致害溫度因作物、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:而形成霜,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℃以下,并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。因此,發(fā)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(xiàn)霜,出現(xiàn)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(fā)生。但是,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(jīng)比較低,如果繼續(xù)冷卻,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(fā)生。霜降過后,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(qū)開始大量收挖紅苕。若收挖過早,苕塊尚未充分膨大,就會影響產(chǎn)量但收挖過遲,有可能遭受早霜凍危害,苕塊受凍變質(zhì),不耐儲藏,故適時挖苕很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