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月二”通常在驚蟄節(jié)氣里,這一節(jié)日習俗起源很早,民間流傳“二月二,龍?zhí)ь^;大倉滿,小倉流”,象征著春回大地,萬物復蘇?!岸露笔菑纳瞎艜r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中產生、發(fā)展而來的,在南、北地區(qū)形成了不同的節(jié)俗文化:南方為“社日”,北方為“龍?zhí)ь^”節(jié)。
按照北方地區(qū)的舊俗,這一天,人人都要理發(fā),意味著“龍?zhí)ь^”走好運,給小孩理發(fā)叫“剃龍頭”;婦女不許動針線,恐傷“龍睛”;人們也不能從水井里挑水,要在頭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甕挑得滿滿當當,否則就觸動了“龍頭”。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面條、春餅、爆玉米花、豬頭肉等,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,但大都與龍有關,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“龍”的頭銜,如吃水餃叫吃“龍耳”;吃春餅叫吃“龍鱗”;吃面條叫吃“龍須”;吃米飯叫吃“龍子”;吃餛飩叫吃“龍眼”。
南方“二月二”仍沿用祭社習俗,如在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區(qū);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?zhí)ь^節(jié)習俗,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“二月二”習俗,如在桂東客家地區(qū)。土地神古稱“社”、“社神”,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?!暗剌d萬物”、“聚財于地”,人們由此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。進入農業(yè)社會后,人們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,又稱“土神”、“福德正神”,客家人稱“土地伯公”?!岸露鄙缛樟曀變热葚S富,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,借敬神、娛神而自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