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種類】補陰劑。
【來源】趙蕺庵方錄自清,汪昂,《醫(yī)方集解》。
【組成】生地黃6克,熟地黃9克,百合3克,麥門冬5克,貝母3克,白芍3克,當歸3克,玄參3克,桔梗3克,生甘草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【功用】滋腎保肺,止咳化痰。
【主治】肺腎陰虧,虛火上炎證??人詺獯抵袔а?,咽喉燥痛,頭暈目眩,午后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
【方解】本方所治之證是由肺腎陰虧所致。陰虛生內(nèi)熱,虛火上炎,則咽喉燥痛;虛火灼肺,則咳嗽氣喘,進而灼傷肺絡,則痰中帶血;午后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,均為陰虛內(nèi)熱之象。治宜養(yǎng)陰清熱,潤肺化痰。方中百合滋陰清熱,潤肺止咳,生地黃。熟地黃既滋養(yǎng)陰血,又清熱涼血,共為君藥;麥門冬、貝母潤肺養(yǎng)陰,化痰止咳,共為臣藥;玄參清熱涼血,當歸、白芍養(yǎng)血益陰,桔梗宣肺止咳,共為佐藥;甘草調(diào)和諸藥,為使藥。諸藥合用,共奏滋腎潤肺,止咳化痰之功。
【臨床應用】
(1)辨證要點:本方為治肺腎陰虛,咳嗽咯血的常用方。以咳嗽,咽喉燥痛,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為應用要點。
(2)加減化裁:痰多者,可加膽南星、瓜萎以清肺化痰;咳嗽重者,可加杏仁、五味子以止咳平喘;咯血者,可去桔梗之升提,加白茅根、仙鶴草、白及以涼血止血。
(3)注意事項:本方藥物多屬甘寒滋膩之品,若脾虛便溏,不欲飲食者,應當慎用。
(4)現(xiàn)代應用:常用于肺結核、肺癌、矽肺、慢性氣管炎、支氣管擴張咯血、肺炎中后期、自發(fā)性氣胸、肺心病、慢性咽炎等屬于肺腎陰虛者。
【方歌】百合同金二地黃,玄參貝母桔甘藏,麥冬芍藥當歸配,咳喘痰血肺家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