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中醫(yī)古籍 > 其它 > 正文

也是山人醫(yī)案

信息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18/5/18

中風(fēng)

蘇(五一)肝腎久衰。內(nèi)風(fēng)襲絡(luò)。脈象緩大。肢體麻木。舌強(qiáng)言謇。此屬痱中之象。陰氣不主上承。當(dāng)重培其下。

兼佐熄風(fēng)。

熟地(四錢)淡蓯蓉(三錢)沙蒺藜(二錢)清阿膠(二錢)杞子(二錢)黃甘菊(一錢)茯神(二錢)鮑(五四)眩暈仆中??谘坌薄I鄰?qiáng)言謇。脈形浮散。此屬晚年肝腎氣衰。內(nèi)風(fēng)襲絡(luò)。陰液無以上供。擬滋陰熄風(fēng)方。

制首烏(四錢)白蒺藜(二錢)淮牛膝(二錢)歸身(一錢五分)黃甘菊(一錢炒)枸杞子(二錢)明天麻(二錢煨)

肝氣

蘇(六三)夏令陽升。目昏頭暈。復(fù)遭嗔怒。肝氣大作。所以黎明跌仆。遂致神昏。脈形短數(shù)。舌苔黃濃。姑議滋清。

羚羊角(一錢)炒焦半曲(一錢五分)郁金(一錢)小生地(三錢)橘紅(一錢)石菖蒲根(三錢)連翹心(一錢五分)川貝母(二錢)蘇(六三)前議滋清方。服至兩劑。神識稍清。肝陽郁勃已解。臟陰虛損未復(fù)。今幸納谷加餐。腑陽無恙。高年明是肝腎氣餒。陰虛而陽無所附。陽神失守。致有目中妄見之象。非脫陽見鬼也。大忌祈禱。擾動(dòng)陽神??株栍环?。

再擬鎮(zhèn)陽法。以冀回春。

人參(一錢)清阿膠(二錢)生左牡蠣(三錢)五味子(五分)龍骨(三錢)茯神(二錢)生白芍(一錢五分)

眩暈

時(shí)(六一)痰火上實(shí)。頭暈。

桑葉(一錢)炒焦半曲(一錢五分)鉤藤(三錢)羚羊角(一錢五分)廣皮白(一錢)白甘菊(一錢)明天麻(二錢煨)馮(六三)肝風(fēng)內(nèi)動(dòng)。眩暈。

制首烏(四錢)黃甘菊(一錢)白蒺藜(一錢五分)豆皮(三錢)杞子(二錢)云茯神(二錢)霜桑葉(一錢)倪(四六)煩勞則陽氣張大。脈來寸急尺緩。為嘔逆眩暈。是厥陽變化。內(nèi)風(fēng)鼓動(dòng)。而后上憑諸竅。病不在乎中上。

經(jīng)云。上實(shí)下虛。為厥巔疾。信斯言也。

熟地(四錢)杞子(二錢)白蒺藜(一錢五分)清阿膠(二錢)菊花炭(一錢)云茯神(二錢)豆皮(三錢)

頭風(fēng)

趙(四五)右偏頭風(fēng)痛。目赤。少陽郁火未熄。

霜桑葉(一錢)丹皮(一錢)白蒺藜(炒一錢五分)豆皮(二錢)黃甘菊(一錢)云茯神(二錢)制首烏(三錢)杞子(二錢)衛(wèi)(五二)頭風(fēng)痛。嘔吐便秘。肝陽化風(fēng)上冒。擬柔緩和陽。復(fù)脈去參、姜、桂。加牡蠣。

生左牡蠣(三錢)細(xì)生地(三錢)炙甘草(五分)清阿膠(二錢)麥冬(二錢)南棗(三錢)大麻仁(一錢五分)

虛勞

吳(五四)二氣交衰。怯冷。氣急妨食。且護(hù)陽。扶過一陽萌動(dòng)再商。

人參(一錢)制淡川附子(一錢)茯苓(三錢)老姜汁(臨服沖入五分)廣皮白(一錢)炒焦半曲(一錢)陸(三二)經(jīng)病陰損未復(fù)。氣浮咳嗽。胃納頗減。兼有吞酸。此屬下焦元海已竭。生氣不至。假借太陰面目。非苦辛泄肺所宜。

熟地炭(四錢)遠(yuǎn)志(八分炒)杞子(炒一錢五分)五味子(一錢五分)萸肉炭(二錢)紫衣胡桃肉(一兩)茯苓(三錢)戴(三四)二氣已偏。熱熾氣急。跗腫便溏。當(dāng)此夏令升泄。難望久延。

人參(一錢)河車膠(二錢)胡桃肉(五錢)熟地炭(三錢)五味子(五分)云茯神(二錢)川斛(四錢)王(三六)胃氣方蘇。肺陰未復(fù)??饶姹忝?。非泄肺所能治之。

北沙參(二錢)揀麥冬(一錢五分)叭噠杏仁(三錢)肥玉竹(二錢)川貝(二錢)南棗(三錢)云茯神(二錢)紫菀(一錢)生甘草(三分)上藥十帖熬膏。

董骨蒸潮熱。便溏。

大生地(四錢)真小清膠(二錢)地骨皮(三錢)炙鱉甲(五錢)川連(三分)玉竹(二錢)釵石斛(三錢)王(十二)嗆逆。咽痛。便泄。

霜桑葉(一錢)叭噠杏仁(三錢)苡仁(二錢)象貝(一錢五分)炙草(四分)塊茯苓(三錢)嫩元參(一錢五分)炒焦建曲(一錢五分)又溏泄已止。痰咳俱減。治宜扶土生金。

蒸于術(shù)(二錢)苡仁(二錢)真川貝(一錢五分)揀麥冬(去心,一錢五分)新會(huì)皮(一錢)塊茯苓(三錢)南沙參(一錢五分)黨參(一錢)

咳嗽

凌(十四)風(fēng)溫上受??人詯盒摹1侨}大。

象貝母(一錢五分)泡白杏仁(三錢)栝蔞皮(一錢五分)牛蒡子(炒研,一錢五分)橘紅(一錢)黑山梔(一錢五分)霜桑葉(一錢)桔梗(一錢)陸(廿八)咳嗽痰多。初愈復(fù)發(fā)。

霜桑葉(一錢)杏仁(三錢)桔梗(一錢五分)象貝(二錢)橘紅(一錢)連翹(一錢五分)馬兜鈴(七分)吳(八歲)咳嗽嘔逆。中焦已痞。肺氣以下行為順。

鮮枇杷葉(三錢)郁金(一錢)冬瓜子(三錢)杏仁(三錢)栝蔞皮(一錢五分)桔梗(一錢)川貝母(去心研,二錢)橘紅(一錢)徐(十二)咳嗽嗆血。腹中鳴響。咳早甚。則知胃陰虛。所服驅(qū)風(fēng)降痰。徒傷其陽耳。

白扁豆(三錢)玉竹(二錢)白粳米(三錢)炒麥冬(二錢)北沙參(三錢)南棗(三錢)川斛(三錢)生甘草(三分)馮(四八)咳嗽哮喘。宜當(dāng)溫散。

制麻黃(五分)橘紅(一錢)茯苓(三錢)川桂枝(八分)炙草(四分)生姜(一錢)杏仁(三錢)沈婦(廿一)寒熱頭痛。咳嗽。臥不著枕。嘔逆。此屬胃咳之狀。當(dāng)先制肝。

旋復(fù)花(絹包一錢)制半夏(一錢五分)代赭石(三錢)川貝(去心研,二錢)郁金(一錢)茯苓(三錢)栝蔞皮(一錢五分)泡白杏仁(三錢)鐘(二十)脈虛細(xì)。晨咳。咳動(dòng)即身熱。拘束自汗。腹中微痛。望色白。病幾一月不痊。昨進(jìn)辛寒不應(yīng)。諒非邪著于里。是營衛(wèi)二氣交怯。宗經(jīng)旨虛則補(bǔ)母之義。黃建中湯去飴、姜。加牡蠣、五味、茯神。

嫩黃(三錢)桂枝(八分)南棗(三錢)五味子(一錢)炙草(五分)茯神(二錢)左牡蠣(三錢)大白芍(一錢五分)陳(四六)咳逆無痰已久。經(jīng)阻。少腹有形瘕聚。

杜蘇子(炒研一錢)草郁金(一錢)炒楂炭(一錢五分)栝蔞皮(一錢五分)炒桃仁(去尖一錢)歸須(一錢五分)黑山梔(一錢五分)粉丹皮(一錢五分)加降香末(三分)戴(二歲)面白無神。咳嗽。肺胃陰衰。

真川貝(去心研,一錢五分)南沙參(一錢五分)叭噠杏仁(研,三錢)梨汁制陳皮(一錢)茯神(二錢)川斛(一錢五分)

吐血

朱(三三)咳痰見血。肺胃久虛。

桑葉(一錢)杏仁(三錢)川斛(三錢)大沙參(二錢)象貝(一錢五分)茯苓(二錢)玉竹(二錢)蔣(三六)吐血已止。脈象弦數(shù)。胃納不減??人詺鉀_。少陰久虛之象。防血復(fù)來。

大淡菜(一兩)牛膝炭(一錢五分)白扁豆(五錢)川斛(三錢)參三七(五分)糯稻根須(五錢)白茯苓(三錢)徐(三二)嗔怒肝陽上升。胃絡(luò)血涌。諸氣皆以下行為順。擬降氣法。

蘇子(炒研一錢)郁金(一錢)南楂肉(二錢)桃仁(炒,一錢)丹皮(炒,一錢五分)黑山梔(一錢五分)降香末(沖入五分)魏(四八)心腎精血不充。痰中帶血。胃納頗佳。后天生氣甚好。不致?lián)p怯之虞。

熟地(四兩)遠(yuǎn)志(五錢)山藥(二兩)萸肉(二兩)五味子(一兩)茯苓(三兩)芡實(shí)(二兩)建蓮(三兩)雷(五四)脈左堅(jiān)。肝腎陰傷失血。

生地炭(三錢)川斛(三錢)山藥(二錢)清阿膠(二錢)麥冬(二錢)茯苓(二錢)左牡蠣(三錢)五味子(一錢五分)陸(五三)吐血已止??忍店紊?。暮熱氣喘。肺胃陰虛所致。兼以養(yǎng)陰和陽。

川斛(四錢)白扁豆(五錢)炙草(四分)生地炭(三錢)麥冬(二錢)茯神(二錢)清阿膠(二錢)又昨進(jìn)養(yǎng)陰和陽。痰咳已緩。暮熱盜汗。寐醒即止。再當(dāng)鎮(zhèn)攝可安。

生左牡蠣(三錢)五味子(一錢五分)炙草(四分)清阿膠(三錢)麥冬(二錢)云茯神(二錢)熟地炭(四錢)遠(yuǎn)志(八分)戴少陰久虧。陽不潛藏。肝腎之血。亦隨氣升。沖胃犯肺。震動(dòng)絡(luò)脈。溢于其上。以致咯出。左關(guān)脈漸平。右關(guān)濡軟略旺。瘀行未盡。略有咳逆。前議熟地。又取壯水。乃陰旺陽乃復(fù)辟之意。即經(jīng)旨所謂陽在外。陰之使也。擬方候裁。

熟地(四錢)揀麥冬(二錢)淮牛膝炭(一錢五分)陳阿膠(另烊沖,二錢)川貝母(去心研,一錢五分)左牡蠣(研三錢)云茯神(二錢)北沙參(一錢五分)苡仁(二錢)又熟地(四錢)白蒺藜(一錢五分)云茯神(二錢)揀麥冬(二錢)霞天曲(炒,三錢)制女貞(一錢五分)北沙參(三錢)川貝(去心研,二錢)

失音

衛(wèi)(三十)失音已久。胃納頗佳。非其氣之餒。當(dāng)金匱金實(shí)無聲議治。

麻黃(三分)石膏(三錢)杏仁(三錢)生草(三分)射干(五分)苡仁(三錢)錢(四一)肺象空懸。其位最高。據(jù)述曾經(jīng)吐血之后。聲音出不揚(yáng)。飲食少納。干咳頻多。此屬少陰水虧。不能濟(jì)火。致君相上騰。燔爍嬌臟。不無受傷。顧本是滋陰補(bǔ)虛為要。然歲氣當(dāng)深秋之際。肅化猶為最先。莫若暫用固金法。

從金生水意。

阿膠(二錢)北沙參(一錢五分)生地(三錢)生雞子黃(一枚)麥冬(二錢)川斛(四錢)茯神(二錢)生甘草(三分)戴瘀咯將凈。痰咳亦緩。肺胃絡(luò)脈。乃肝陽潛伏。漸有寧靜之象。今診得左關(guān)弦形已退。右關(guān)脈已鼓指。而獨(dú)右寸軟弱。左尺虛細(xì)。右尺微小。六脈雖未調(diào)和。審體質(zhì)未始不為平脈。古人所謂未見病脈。即平脈也。仍擬養(yǎng)腎。佐以健脾。

熟地(四錢)北沙參(一錢五分)淮山藥(炒,二錢)陳阿膠(二錢)揀麥冬(一錢五分)建蓮(去心,二錢)云茯神(二錢)川貝(二錢)蒲黃(炒黑,五分)又填納下焦。肝腎肺胃絡(luò)脈漸寧。痰咯雖未凈盡。而臟陰離絡(luò)之瘀已盡。然而頤養(yǎng)寧神。絡(luò)脈完固。不致貽患。

仍擬肝腎定例。少佐清化。

熟地(四錢)揀麥冬(一錢五分)建蓮(二錢)陳阿膠(二錢)川貝(一錢五分)淮山藥(炒,二錢)左牡蠣(三錢)沙蒺藜(二錢)云茯神(二錢)又自瘀盡以來。絡(luò)脈鞏固。肝腎根蒂亦基。痰咯亦少。形神頗安。脈右寸軟。尺小弱。余部中和。但此小雪節(jié)候。

值少陰用事之時(shí)。只宜靜養(yǎng)。以待一陽來復(fù)。其調(diào)劑仍宗前議。聊以益氣佐之。

熟地(四錢)西黨參(二錢)酸棗仁(炒焦,二錢)陳阿膠(二錢)揀麥冬(一錢五分)云茯神(二錢)川貝(一錢五分)建蓮(二錢)炙草(四分)又照前議參脾為生痰之源治。

熟地(四錢)炒焦冬術(shù)(一錢五分)棗仁(炒黑,二錢)陳阿膠(二錢)新會(huì)皮(一錢)揀麥冬(一錢五分)云茯神(二錢)川貝(去心研,一錢五分)人參(另煎沖,一錢)又熟地(四錢)北沙參(三錢)建蓮(去心,三錢)陳阿膠(蛤粉炒,二錢)川貝(去心研,二錢)淮牛膝炭(一錢五分)揀麥冬(去心,一錢五分)云茯神(二錢)九孔石決明(研三錢)

原標(biāo)題:也是山人醫(yī)案
上一篇:塘醫(yī)話下一篇:傷寒論辯證廣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