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特色療法頻道 > > 針炙 > 正文

認識經絡和穴位

來源:嶺南中藥網收集發(fā)布時間:2022/7/14
導讀:認識經絡和穴位 經絡是什么東西?對于這個問題,聰明的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給出了答案,并繪制出了詳細的經絡圖譜。 在幾干年的中醫(yī)發(fā)展和應用過程中,經絡學說在指導臨床實踐中起著決定性作用。然而,自現代醫(yī)學傳入我國以來,關于經絡學說的爭論此起彼伏,即使…
      認識經絡和穴位
      經絡是什么東西?對于這個問題,聰明的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給出了答案,并繪制出了詳細的經絡圖譜。
      在幾干年的中醫(yī)發(fā)展和應用過程中,經絡學說在指導臨床實踐中起著決定性作用。然而,自現代醫(yī)學傳入我國以來,關于經絡學說的爭論此起彼伏,即使到了科學高度發(fā)達的今天,人們對經絡的認識還只處在爭鳴階段,至今仍沒有一個統(tǒng)一的、清楚的科學解釋。但種種跡象表明,經絡是真實存在的。

      1、經絡是真實存在的 

      雖然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詳細的經絡圖譜,但是用現代的解剖方法,根本就找不出與圖譜一致的經絡。手術刀不能幫助人觀察到經絡,無論用哪一種現代的精密儀器,對此也無能為力,于是,不少人對經絡的存在表示懷疑。
      有人說研究出經絡實質的人可以獲得諾貝爾獎,于是研究經絡實質,在全世界都變得十分狂熱。20世紀60年代,朝鮮有一位叫金鳳漢的科學家宣稱他找到了實質存在的經絡,并命名為“鳳漢小管”,后來卻拿不出實際的證據,只得承認是弄錯了。
      20世紀70年代,美國總統(tǒng)尼克松在訪華時現場觀看了針灸治病,并為之驚嘆不已。隨后針灸傳入美國,西方各國亦開始了對經絡穴位的研究。
      半個多世紀以來,國內外許多學者對經絡不懈地進行探索,使用了各種最先進的研究技術,但都沒能提出一種得到公認的理論來描述經絡的實質。

      雖然經絡的實質研究并沒有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,但是經絡并非子虛烏有,我國科學家已經用現代科學實驗檢驗了經絡存在的客觀性。此外,還有很多現象都能證明經絡是真實存在的。
      一是感覺。針灸或按壓穴位時,人體經絡循行部位會出現酸、麻、脹、痛等感覺,中醫(yī)把這種現象稱為“得氣”,得氣后治療的效果會更好。是否能得氣,與個人的體質有關,有的人經絡比較敏感,感覺比較明顯,有的人感覺則很微弱。
      二是皮膚病循經分布。某些人患皮膚病后,皮膚上的斑疹是沿著經絡循行部位分布的,而并不是沿著神經或血管分布的。
      三是皮膚低電阻。經實驗發(fā)現,經絡循行部位的電阻比其他部位低,這種現象不僅在活人身上可以觀察到,在活的動物身上也可以觀察得到。
      四是皮膚血管反應在刺激某些穴位后,循經感傳的路線上會出現紅線、白線、皮疹、皮下出血、皮丘帶等皮膚血管反應。
      五是經絡跡象。經科學家研究發(fā)現,人體是一個發(fā)光體,可以主動發(fā)出很微弱的冷光,發(fā)光強的點絕大多數在經絡上。幾年前,法國研究人員通過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質锝,借助電子照相機成功拍下了锝的行走路線,發(fā)現它的行走路線與中醫(yī)的經絡基本相同,同時證明穴位是經絡上的某些點。日本的科學家接著采用電子計算機和全息技術,將人體由平面轉為立體觀察,通過熒光染色發(fā)現穴位實際上是某些組織的“聚合物”,具有高度的靈敏性。另外,同位素跟蹤、聲音的傳導等檢測手段都表明經絡循行的存在。
      各種跡象證明,經絡確實是真實存在的。隨著科學的發(fā)展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投入到經絡的研究之中,相信在不遠的某一天,經絡的實質會大白于天下。
2、經絡的基本介紹(總覽表)

3、經絡對人體的重要作用
      經絡是運行氣血、聯(lián)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。“經”,原意是“縱絲”,有路徑的含義,即直行主線的意思,是經絡系統(tǒng)中的主干,深而在里,貫通上下,溝通內外;“絡”,有網絡的含義,是經脈別處的分支,淺而在表,縱橫交錯,遍布全身。
      經絡中的經脈、經別與奇經八脈、十五絡脈,縱橫交錯,入里出表,通上達下,聯(lián)系人體各臟腑組織;經筋、皮部聯(lián)系肢體筋肉皮膚;浮絡和孫絡聯(lián)系人體各細微部分。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,能將營養(yǎng)物質輸布到全身各臟腑組織,使臟腑組織得到營養(yǎng)、筋骨得到濡潤、關節(jié)得到通利。
      經絡行氣血而使營衛(wèi)之氣密布周身,在內和調于五臟,灑陳于六腑;在外抗御病邪,防止內侵。外邪侵犯人體,由表及里,先從皮毛開始。衛(wèi)氣充實于絡脈,絡脈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,當外邪侵犯機體時,衛(wèi)氣首先發(fā)揮其抗御外邪、保衛(wèi)機體的屏障作用。如《素問,繆刺論》所說:“夫邪客于形也,必先舍于皮毛,留而不去,入舍于孫脈,留而不去,入舍于絡脈,留而不去,入舍于經脈,內連五臟,散于腸胃?!?/span>
      經絡學說闡述人體經絡的循行分布、生理功能、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的相互關系,是針灸學科的基礎,也是中醫(yī)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經絡理論貫穿于中醫(yī)的生理、病理、診斷和治療等各個方面,對中醫(yī)各科的臨床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。醫(yī)家通過辨證,可以選擇不同的經絡進行施治。古人有“寧失其穴,勿失其經”的記載,可見經絡是中醫(yī)外治法辨證論治的基礎。
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相關文章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