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穴性特點】
昆侖為膀胱經(jīng)經(jīng)穴,“所行為經(jīng)”,故在臨床上應用范圍很廣。“昆侖”有高大的意思。
本穴之氣如山峰貫于巔頂,其治療頭痛、目眩、目痛、落枕、腰背疼痛諸疾甚效,是因足太陽膀胱之經(jīng)脈起自目內(nèi)毗,環(huán)頭至巔,下行腰背之故也。又能順勢而下如昆侖之披瀝百川,治療咳喘、難產(chǎn)、胞衣不下等癥,故本穴又為孕婦禁針穴。
昆侖穴位于外踝部,能發(fā)揮其近治作用,舒筋利節(jié),治療下肢局部病癥。如《通玄指要賦》說:“大抵腳腕痛,昆侖解愈”,《肘后歌》載:“腳膝經(jīng)年痛不休,內(nèi)外踝邊用意求,穴號昆侖并呂細,應時消散即時廖”,《勝玉歌》也云“踝跟骨痛灸昆侖,更有絕骨共丘墟”等。
臨床上常用于治療下肢痹痛、足下垂、足跟腫痛、腳氣等病癥。曾有報道針刺昆侖穴治療落枕可獲得滿意療效。
【操作技法】
取健側昆侖穴。常規(guī)消毒后,左手食指在外踝高點與跟腱的連線中點取穴,右手持1寸針直刺0.5寸。得氣后,囑患者緩緩活動頸部,同時采用提插捻轉手法行針,足小趾抽動3次后即出針,棉球輕按針孔。然后幫助患者做頸部旋轉運動。
【診療現(xiàn)場】
落枕又稱失枕,系頸部突然發(fā)生的一組肌肉疼痛、保持性僵直、活動障礙的一種病證,多由睡眠時枕頭高低或睡眠姿勢不合適引起,采用針刺昆侖穴可迅速緩解落枕癥狀。
如治高某,女,32歲,一天前早晨起床時發(fā)覺右頸部疼痛,頭項活動受限。檢查見:頭部偏向右側,右頸部斜方肌處壓痛明顯,局部無紅腫,診為落枕。
針刺治療:取健側昆侖穴,得氣后囑患者緩緩活動頸部。治療結束后,患者疼痛明顯緩解,頭部左轉大于60度后患處疼痛。第二天重復上述治療1次,疼痛消失,頸部活動自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