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特色療法頻道 > > 藥浴 > 正文

足部經絡與健康息息相關

來源:嶺南中藥網收集發(fā)布時間:2016/9/27
導讀:俗話說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?!蹦_是人體相當重要的器官,雙足承擔著身體的全部重量,每日來去奔波,可謂勞苦功高。同時,足部與人體健康也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
俗話說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?!蹦_是人體相當重要的器官,雙足承擔著身體的全部重量,每日來去奔波,可謂勞苦功高。同時,足部與人體健康也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
人體就像電腦一樣,光有硬件不行,還需要有一個“信息”通路,以聯(lián)絡身體的氣血、臟腑、肢節(jié)、表里。這個“信息”通路就是經絡。而足部是人體經絡循行最關鍵的區(qū)域之一,經絡中足三陰、足三陽經脈或絡脈均循行或起始于足部,有60多個穴位分布于雙足上。
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“十二經脈者,內屬于臟腑,外絡于支節(jié)”,意思是指經脈在人體內部隸屬于所對應的臟腑,在人體外部則是分布于四肢、頭面和軀干。

現(xiàn)在,我們一起來看看起始于或止于足部的經脈,以及這些經脈與人體健康的關系。

·足陽明胃經

足陽明胃經一側有45個穴位,其中有5個穴位在足部,并且止于足第二趾外側端的厲兌。顧名思義,足陽明胃經對應的臟腑是胃,它與人體消化系統(tǒng)的健康息息相關,是腸鳴腹脹、腹痛、胃痛、嘔吐等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的主治經絡。

·足太陰脾經

足太陰脾經一側有21個穴位,起始于足大趾末端的隱白。脾主運化,為后天之本,對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轉化為氣血起著重要作用。所以脾經對腹脹、便溏、下痢、胃脘痛、噯氣、身重無力、面色蒼白、下肢腫脹等病癥有治療作用。

·足太陽膀脫經

足太陽膀胱經一側有67穴(左右兩側共134穴),其中有8個穴位在足的外側部。足小趾末節(jié)外側的至陰是其終止處。從字面上我們不難看出,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泌尿生殖系統(tǒng)疾病的主治經絡,遺尿、小便不暢、腰背痛等不適可通過刺激足太陽膀胱經來緩解。

·足少陰腎經

足少陰腎經起始于足小趾下面,從足心的涌泉斜行進入足跟。足少陰腎經對應的臟腑為腎,腎是先天之本,腎氣的衰微關系到人的活力、生育能力、性能力,等等。

如果腎經不通,可引起腰膝酸軟、頭昏眼花、水腫尿少等病癥。另夕卜,宮寒、月經不調、泌尿生殖系統(tǒng)感染、陽痿、遺精等生殖系統(tǒng)疾病,可通過刺激足少陰腎經來改善。

·足少陽膽經

足少陽膽經左右各44個穴位,足等四趾末節(jié)外側的足竅陰是其終止處。我們平時很少關注膽,甚至忽視了足少陰膽經的保養(yǎng)。其實,如果膽經不暢,可引起很多病癥,如頭痛目眩、肝脾不和、肋間神經痛、月經不調、內分泌失調、更年期綜合征等。

·足厥陰肝經

足厥陰肝經起始于足大趾末節(jié)外側的大敦,雖然它的穴位不多,側只有14個穴位,但它不僅屬肝,還絡膽,與肺、胃、腎、腦關系密切,一旦肝經出現(xiàn)問題,可引起婦科疾病、更年期綜合征、慢性肝病、生殖系統(tǒng)疾病等。

經絡中的“氣血”川流不息、相互貫通,而且具有感應傳導的作用,將人體組成一個完成的有機整體。每條經絡雖然對應相應的臟腑,如足陽明胃經對應胃、足少陰腎經對應腎,但經絡之間的關系是“剪不斷”的,人體的任何一個部分發(fā)生異常,都會影響臟腑之間相生相克、協(xié)作制約的變化。這也是中醫(yī)治療某種疾病,不僅從對應的經絡穴位入手,還同時刺激其他經絡、穴位的緣故,也是某個臟腑出現(xiàn)問題而身體卻出現(xiàn)另外系統(tǒng)疾病的原因。舉個例子,脾主運化,當脾經不通,脾運化失健時,子宮得不到充足氣血的濡養(yǎng),就特別容易出現(xiàn)月經不調、發(fā)育不全等情況。

可見,經絡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?!叭酥凶?,如樹之有根。樹枯根先竭,人老足先衰”,作為經絡循行關鍵區(qū)域之一的足部,對人體健康的意義尤其重要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猜你喜歡 足浴
愛看 不感興趣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(shù)據(j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