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病因病機】腹瀉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數(shù)增加或排便次數(shù)頻繁,糞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膿血,或者還含有不消化的食物等。一般將腹瀉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類,前者是指腹瀉呈急性發(fā)病,歷時短暫,而后者一般是指腹瀉超過2個月者。中醫(yī)學認為,腹瀉由脾胃功能失調(diào),以及外感毒邪,飲食內(nèi)傷,脾胃虛寒,腎陽虛不能助脾胃運化等導致。治療的常用方劑有以下幾種:
方一:
【藥材】黨參、茯苓、白術、甘草各15克,半夏、陳皮、生姜各10克,大棗4枚。
【功效】健脾止瀉。適用于脾胃虛弱,消化不良,腹痛便溏。
【用法】將黨參、茯等、白術、甘草、半夏、陳皮、生姜一起加水煮30分鐘,待水溫適宜時進行全身泡浴。
方二:
【藥材】生姜20克,梧桐葉30克。
【功效】適用于腹瀉引起的腸炎、腸結(jié)核。
【用法】將生姜、梧桐葉全部藥材一起加水煮,40分鐘后浸泡雙足30~40分鐘為佳。
方三:
【藥材】補骨脂15克,肉豆蔻、五味子各10克,吳茱萸20克。
【功效】溫腎暖脾,澀腸止瀉。
【用法】將補骨脂、肉豆蔻、五味子、吳茱萸全部藥材一起加水煮30分鐘,待水溫適宜時進行全身泡浴。
方四:
【藥材】附子、黨參、白術各15克,干姜、甘草各20克。
【功效】溫中健脾。適用于脾胃虛寒,脘腹冷痛,嘔吐泄瀉。
【用法】將附子、黨參、白術、干姜、甘草全部藥材一起加水煮,40分鐘后浸泡雙足30~40分鐘為佳。
方五:
【藥材】葛根20克,黃芩、黃連各15克,炙甘草9克。
【功效】解肌,清熱,止瀉,止痢。
【用法】將葛根、黃芩、黃連、炙甘草全部藥材一起加水煮30分鐘,待水溫適宜時進行全身泡浴。
方六:
【藥材】生姜10克,車前草、高粱殼各50克。
【功效】適用于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。
【用法】將生姜、車前草、高粱殼全部藥材一起加水煮,40分鐘后浸泡雙足30~40分鐘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