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自然當中,水的特征就是從高處往低處流,而且柔和有條理,寧靜致遠并且隨遇而安。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認為,人的智慧在五行當中是屬于水的,比如遇到人的時候能夠互相尊重、相親相愛、待人寬容、謙卑,懂得如何應對進退,處事冷靜沉著、有條不紊。雖然,這類人給我們有一種八面玲瓏的感覺,但是在為人處事上也能做得恰到好處。所以,健康的水行體質者’天生就是為人處世的智慧者。
在我們的人體內,水屬的臟腑為腎臟和膀胱。而傳統(tǒng)中醫(yī)又把腎臟比喻為做強之官,主管“伎巧”。“伎”即技藝、才能、本領,“巧”即妙且精而靈、美妙而恰到好處。換句話說,腎氣強的人,其運籌帷幄的能力也是相對較出色的。
在生理功能上,腎臟主司人身二陰、小便還有水液的代謝,并且腎臟藏有先天的真元,更是元氣所在的根本。
精氣神又是人身的三寶,而水行體質的人自從呱呱墜地開始,就擁有比較強的三寶之一,也就是先天的精氣非常充盛。但是膀胱是“州都之官”,有“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”的功能,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膀胱的功能在于能夠調節(jié)全身的水液代謝。肺氣有主管氣機疏利、通調水道的功能,那么膀胱就是具體落實命令的,扮演了去實施運化氣機、管理水液代謝的角色,也就是人們所說的“化氣利水”。
而我們在從五行相生的角度來看,金是水之母,完成會讓水液出入,而這也體現(xiàn)了肺和膀胱的母子關系。
所以,我將水行體質的人的生理特點歸納為“潤下達上,功歸于腎;氣狀利,終于膀胱”。
水性“潤下”,所以,水才會往低處流。那么在我們人體當中,屬于水性的臟腑也對應在人體下焦之中,也就是腎和膀胱。這二者又互為表里,并且會相互影響。因為其為水之臟器,因此也可以管住我們身體的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和六腑(膽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及三焦膜原),以及九竅(眼、耳、鼻各兩個孔竅,加上口及前后二陰)的水液代謝。
作為擁有儲藏特性的臟腑,腎臟是藏而不瀉的;而作為發(fā)揮功能的臟腑,膀胱則是瀉而不藏的。因此,在對于水液的管理方面,腎臟可以潤下焦,濟上焦,輔助中焦運化,是為“潤下達上”;這樣一來,膀胱腑就發(fā)揮了令水液代謝的重要功能,也就是用水氣的流行之力來幫助人體排出體內沒有用的水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