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特色療法頻道 > > 刮痧 > 正文

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刮痧療法

來源:發(fā)布時間:2016/3/16
導讀: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、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產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病變的炎癥。

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、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產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病變的炎癥。其典型的臨床表現有發(fā)熱、心臟雜音、貧血、脾腫大和血培:養(yǎng)陽性等。刮痧與拔罐療法可通過作用于相應的穴位有效地緩解臨床癥狀。


感染性心內膜炎刮痧療法

【正確選穴】

主穴:大椎、風門、肺俞、心俞、內關。

配穴:發(fā)熱明顯者,加曲池、合谷;食欲不振者,加中脘、足三里;盜汗者,加復溜。

【適宜體位】

仰臥位、俯臥位。

【選擇器具】

刮痧板、三棱針。

【操作方法】

從大椎刮向風門、肺俞、心俞,大椎和風門采用瀉法(圖①),而肺俞和心俞采用平補平瀉的方法(圖②)。

【名醫(yī)解讀】本病常伴有感染因素,因此病人常出現發(fā)熱等全身癥狀,選穴的時候要考慮用大椎、風門,以達到祛邪退熱的作用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