飯菜由輔食變?yōu)橹魇?/strong>
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,奶已經(jīng)滿足不了他的生長發(fā)育需求,而是需要由食物來提供營養(yǎng)。這個月孩子的飲食結構要逐步向幼兒期過渡,一日三餐以飯菜為主,中間再加兩頓點心。奶還是要喝,但不要放在正餐前后,以免影響進食。所選的食物應該包含更全面的營養(yǎng),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質是必不可少的,可以通過糧食、肉類、蛋類、魚類、蔬菜和水果提供。
食物硬度比大人的飯菜稍軟
這個月大多數(shù)嬰兒都已經(jīng)長出了上下中切牙,可以咬得動較硬的食物,但臼齒還沒有長出來,不能把食物咀嚼得很細,因此飯菜要做得比大人的相對細軟一些,如軟飯、細面、餃子、爛菜、碎肉,等等。不需要像以前一樣把食物制成泥或糊,蔬菜只要切成細絲或薄片再煮爛即可,以便幫助孩子逐漸適應幼兒期的食物形態(tài)。
每餐食物量稍有增加
以前吃4~5餐的可以適當減少餐數(shù),但每餐的進食量要略為增加,為大人食量的1/3~1/2,半碗左右。如果以往一直以粥為主食,現(xiàn)在可嘗試換成米飯,可在喂粥前先喂2~3匙軟米飯,適應后即可完全換成米飯。奶每天喂2次,每次200毫升即可。
讓孩子上桌同大人一起吃飯
正在斷奶期或已經(jīng)斷掉母乳的這段時間,是建立孩子良好進餐規(guī)律的好機會,父母要給孩子在飯桌上留一個固定的位置,有規(guī)律地進食正餐也會對順利斷奶有幫助。經(jīng)過幾個月的輔食添加訓練,孩子可以接受的食物品種已經(jīng)很多了,對于大人吃的食物會有強烈的好奇心。雖然孩子這時候多半會將飯桌搞得比較狼狽,但這是讓孩子體驗和形成良好進食規(guī)律和習慣的一個重要途徑。
適當加調味品,調動孩子食欲
我們提倡嬰兒期的飲食以清淡為主,在此之前給孩子做的食物也都是不加任何調味品的。不過適當?shù)奈队X刺激能夠調動食欲,如果孩子不愛吃飯、食欲差(除疾病方面的原因),父母在給孩子做飯時可以稍微加點鹽等調味品,讓孩子嘗試不一樣的味道。
鹽:每天不要超過2克,不必每頓都加鹽,1~2頓加就可以。
糖:每天最多1/3小勺,只在需要添加一點味道時才使用,糖吃多了也容易影響孩子正餐的食欲,還容易患齲齒。
醬油:醬油里含鹽量很高,要注意控制用量,每天1~2滴即可。如果飯菜的味道已經(jīng)夠了,加普油只是為了讓顏色更好看一些,那就不要加。
食用油:最好使用植物油,每天2~3滴。比如給孩子吃面條或餛飩時,在湯里滴一滴芝麻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