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產后吃小米、紅糖和雞蛋:民間對產婦的飲食有很豐富的經驗,如吃小米粥、紅糖、雞蛋、芝麻等營養(yǎng)豐富的食品。從營養(yǎng)學角度來看,這些都是有道理的。例如,小米中胡蘿卜素、硫胺素、核黃素的量都比大米多;紅糖、芝麻中鈣、鐵含量多,雞蛋里有生理價值最髙的蛋白質和鐵,都是很符合產婦需要的食品,適宜在產后調養(yǎng)階段選擇食用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這些食物雖然營養(yǎng)豐富,卻不可過多食用,如雞蛋每天食用1~2個就足夠了,有些產婦一天吃一二十個,不但吸收不了,還影響對其它食物的攝取,甚至導致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??茖W營養(yǎng)的觀點認為,產后調養(yǎng)需要多種營養(yǎng)素,但應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選用,合理搭配。
2.關于忌口:許多地方的產婦都有忌口的習慣,我國有的地區(qū)產褥期只吃少量小米湯,有的不準吃青菜,或不讓產婦吃葷食,這都是不可取的。其實,產后需要攝取充足而豐富的營養(yǎng)素,應該制訂主副食多樣化的食譜,單調的食物是不能滿足身體對營養(yǎng)素的需要,也不利于乳腺的分泌。盲目忌口不僅會使產婦發(fā)生各種營養(yǎng)缺乏病,身體不容易恢復,而且會影響泌乳,對產婦和嬰兒都不利。所以要從科學的角度看待忌口。
3.關于忌鹽:有些地方民俗是不讓產婦吃鹽,在產后的最初幾天,飯菜內一點鹽也不放。事實上,這樣做是錯誤的,適量吃鹽對產婦是有益處的,因為產后出汗較多,乳腺分泌旺盛,產婦體內容易缺乏水和鈉元素,應適量補充鹽分。
4.關于單純喝湯:產褥期應該常喝些雞湯、排骨湯、魚湯和豬蹄湯,以利于泌乳,但不能單純喝湯而把肉丟掉。事實上,肉比湯的營養(yǎng)要豐富得多,那種“湯比肉更有營養(yǎng)的”說法是不科學的。
5.關于產后吃老母雞:老母雞營養(yǎng)豐富,是補虛的佳品。我國民間歷來有產后煨老母雞給產婦吃的習慣。但是有觀點認為,產后立即進補老母雞湯,會影響乳汁的分泌。這是因為婦女在分娩以后,血中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大大的降低,泌乳素水平升髙才促進了乳汁的形成。母雞肉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,因此,產后立即吃老母雞,就會使產婦血中雌激素的含量增加,抑制泌乳素的效能,從而導致產婦乳汁不足,甚至回奶。公雞肉中含有少量雄激素,雄激素具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,產婦產后立即吃清蒸或煲煮的公雞可能會使乳汁增加。
產后何時開始食用老母雞調補比較理想呢?一般認為產后7~10天以內不宜食用老母雞;產后10天以后,在乳汁比較充足的情況下,可以煨老母雞吃,對增加產婦營養(yǎng)、增強體質是有好處的。
6.關于產后吃人參:人參,性微溫,味甘、微苦,具有大補元氣、補脾益肺、生津止渴、安神增智等功效,是一味補虛的要藥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,人參已成為尋常百姓的滋補品。但是,產婦服用人參有利有弊,只有根據不同階段和適量服用,才能有益無害。
在產后立即服用人參是不科學的。人參所含的一些有效成分對人體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很明顯,服用后會出現失眠、煩躁、心神不安等一系列不良癥狀。產婦剛完成分娩過程,精力和體力消耗都很大,特別需要臥床休息,如果此時服用人參,會導致神經系統過度興奮難以安睡,影響精力的恢復,所以,產婦在產后1周內,最好不要服用人參。一般健康的產婦不主張服用人參,但對于氣虛體弱者,在產后2~3周左右,產傷已愈合,此時可適量服用人參,有助于產婦體力的恢復,但也不能服用過多,因為中醫(yī)認為,“氣有余便是火”,人參屬熱性補品,會導致口舌生瘡、便秘等上火癥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