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特色療法頻道 > > 撥罐 > 正文

中醫(yī)拔罐時應該坐著還是躺著?

來源:發(fā)布時間:2015/9/16
導讀:拔罐療法,是一種操作簡便、療效顯著的中醫(yī)方法。通過拔罐,可行氣活血、逐寒祛濕、疏通經(jīng)絡、祛除淤滯、消腫止痛等,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和扶正祛邪等治病強體效果。下面說說中醫(yī)拔罐常用的體位。

拔罐療法,是一種操作簡便、療效顯著的中醫(yī)方法。通過拔罐,可行氣活血、逐寒祛濕、疏通經(jīng)絡、祛除淤滯、消腫止痛等,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和扶正祛邪等治病強體效果。下面說說中醫(yī)拔罐常用的體位。

       許多疾病都可采用拔罐療法治療。如人到中年,筋骨疼常見,按中醫(yī)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。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,可慢慢吸出病灶處濕氣,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達到止痛、恢復機能目的,從而達到治風濕“痹痛”筋骨酸楚等不適。另外,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,治頭痛、咳嗽、眩暈、眼腫、氣喘、腹痛等毛病。專家指出,拔罐時常用的體位有4種。

       體位一:坐立位。坐立于木凳上,暴露后頸及背部,有利于吸拔頸肩和腰背脊椎兩側,以及大腿前上側膝部等部位。

       體位二:側臥位。側臥位可根據(jù)治療需要,將兩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,另一腿伸直。有利于吸拔胸脅。髓和下肢內外側等部位。

       體位三:俯臥位。背面而臥,或頭轉向一側或向下,下墊枕頭,上肢自然置于軀干兩旁,肌肉放松,呼吸自然,暴露背部、下肢,有利于吸拔腰背、脊椎兩側,以及下肢后側等部位。

       體位四:仰臥位。仰面而臥,頭下墊枕,下肢平伸或膝下墊枕,上肢自然置于軀干兩旁,或屈肘置于頭部兩側,肌肉放松,暴露胸。腹部及上、下肢前內側,有利于吸拔前胸、腹部、上肢、下肢前側等部位。

       拔罐時,具體選擇哪種體位,要根據(jù)拔罐部位、舒適度等而定。拔罐時,可靈活掌握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說兩句吧

網(wǎng)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(shù)據(j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