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母嬰頻道 > 產后 > 坐月子 > 月子期注意事項 > 正文

剖宮產媽媽的產后恢復方案

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4/11/26
導讀:知識講座 剖宮產不同于陰道分娩,它要剖開肚子、切開子宮,取出胎兒然后縫合。手術傷口很大、創(chuàng)面廣,容易發(fā)生各種并發(fā)癥和后遺癥。常見的并發(fā)癥有發(fā)熱、子宮出血、尿潴留、腸粘連、肺栓塞、羊水栓塞等,嚴 ...


知識講座

    剖宮產不同于陰道分娩,它要剖開肚子、切開子宮,取出胎兒然后縫合。手術傷口很大、創(chuàng)面廣,容易發(fā)生各種并發(fā)癥和后遺癥。常見的并發(fā)癥有發(fā)熱、子宮出血、尿潴留、腸粘連、肺栓塞、羊水栓塞等,嚴重時可導致猝死。后遺癥有慢性輸卵管炎等。所以術后加強自我保健,對于順利康復是很重要的。
    
為您支招————剖宮產媽媽產后不宜過早活動
    由于媽媽分娩方式不同,產后恢復的速度和要求也不一樣.所以產后活動要因人而異。比如剖宮產的媽媽需要多休息一段時間,一般來說,剖宮產的媽媽術后平臥6小時后才可翻身,術后24小時才可以坐起來,拔除導尿管后才可以下床解小便;而產后發(fā)生了感染、創(chuàng)傷等其他合并癥的媽媽,何時下床以及何時開始活動都要根據媽媽本人的具體情況而定,不能強求和生搬硬套。
    
恢復方案清單
    1.注意產后睡姿。剖宮產媽媽在可產后6小時內須安靜地睡養(yǎng),睡覺時臥要頭偏向一側、去枕平臥,以防嘔吐物誤吸和頭痛;平臥6小時以后,就可以枕枕頭了,這時最好采用半高側臥位,使身體和床成20°~30°角,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,讓自己舒服一些。
    2.進行適當鎮(zhèn)痛。麻藥勁過了以后,大多數媽媽會感覺腹部傷口的疼痛,如果媽媽耐痛力較差,可以請醫(yī)生開些鎮(zhèn)痛處方藥,或者可以使用陣痛泵緩解痛苦。
    3.適時開始進食。在術后6小時內應當禁食,以減輕腸內脹氣。6小時后可以進食些燉蛋、蛋花湯、藕粉、蘿卜湯等流質食物;術后第2天可吃粥等半流質食物,以增強腸蠕動、促進排氣、減少肚脹,同時也可以補充內的水分,防止血液濃縮、血栓形成。這個階段千萬不要急于喝一些油膩的下奶湯,例如雞湯、肉湯等。
    4.及時進行哺乳。媽媽有了初乳時,盡量讓寶寶吸吮,一來可以讓寶寶吸到珍貴的初乳,還可以通過寶寶的吸吮促進子宮收縮、減少子宮出血,使傷口盡快復原。
    5.擇時開始活動。產后12小時,媽媽可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改變體位,翻翻身、動動腿;24小時知覺恢復后就應該練習翻身、坐起,并下床慢慢活動,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使傷口愈合更加迅速,并增強胃腸蠕動,盡早排氣,以促進血液流動和腸段活動,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他部位的栓塞。
    6.及時排尿、便。剖宮產后留置的導尿管一般手術第2天補液結束后拔除,拔除后3~4小時應及時排尿;如果由于傷口疼痛腹部不敢用力,大小便不能及時排泄,容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結,所以媽媽要大量飲水,促進腸子的蠕動,按正常習慣及時排便。
    7.護理好刀口。剖宮產手術的刀口,最好每天用理療儀器治療1~2次;或者在傷口愈合后每天用熱水袋熱敷刀口處兩次,最好堅持1~2個月或更長的時間,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、疏通經絡,并預防婦科疾病。
小忠告——密切關注陰道出血,注意測量體溫
    剖宮產子宮出血較多,家屬應不時看一下陰道出血量,如超過月經量,應通知醫(yī)生,及時采取止血措施。此外,還要注意在咳嗽、惡心嘔吐時壓住傷口兩側,防止縫線斷裂。每天下午測體溫一次,發(fā)現低熱要及時處理,以預防生殖系統(tǒng)炎癥,造成繼發(fā)不孕癥或宮外孕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