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人體發(fā)生病變,或為了日常保健,可用針刺的方法施治于選好的穴位上,促使經絡通暢,氣血調和,以達到驅邪扶正,恢復和確保健康。這種方法就叫針刺療法。
方1
【取穴】肺俞、風門。
【方法】肺俞、風門直刺0.5~0.8寸。留針20分鐘左右,用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行針2~3次。虛寒者加艾灸。發(fā)作期每日1次,喘平后隔日1次,10次為1個療程,休息1周繼續(xù)針灸1~2個療程,次年夏季可再針灸1~2個療程。
【功效】宣肺補肺,化痰平喘。治療肺虛氣弱而致支氣管哮喘。
方2
【取穴】中府、肺俞。
【方法】經常規(guī)消毒后用毫針以15°~30°斜刺穴內0.3~0.5寸,針刺35分鐘后以膠布固定。留針為:春3天,夏2天,秋冬3~5天。
【功效】宣肺補肺,化痰平喘。治療各種咳嗽、哮喘。
方3
【取穴】孔最、魚際。
【方法】用1寸毫針快速進針,針深0.3~0.5寸,得氣后施瀉法,以針感達同側胸部為佳,然后接G6805治療儀,連續(xù)波,留針30~60分鐘后判斷療效。
【功效】清肺補肺,化痰平喘。治療哮喘。
方4
【取穴】膻中、肺俞。
【方法】膻中以毫針由上向下平刺1~1.5寸,肺俞穴由上向下斜刺2~2.5寸深,中等刺激,平補平瀉手法,留針30分鐘,每5分鐘行針1次。起針后,拔火罐5~10分鐘,再囑患者用艾條自灸,每日20分鐘,10次為1個療程。
【功效】宣肺補肺,止咳化痰。治療脾肺兩虛而致慢性氣管炎、慢性肺炎、支氣管哮喘。
方5
【取穴】太淵、定喘。
【方法】太淵直刺0.3~0.5寸,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法,定喘取雙側,留針15~20分鐘,中間行針1次,每日1次,10次為1個療程。
【功效】宣肺補肺,化痰平喘。對放療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哮喘有一定療效。
方6
【取穴】孔最、尺澤。
【方法】以強刺激為主,上下提插,大弧度捻轉,留針20~30分鐘,沿手太陰肺經向上傳導至咽喉部、前胸部,感覺口干咽喉發(fā)涼,前胸發(fā)緊,向下傳導至手指末梢者,止血功效顯著。不產生針感者止血功效差。
【功效】清肺補肺,止血化痰。治療肺腎陰虛而致肺結核咳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