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養(yǎng)生頻道 > 膳食養(yǎng)生 > 正文

方劑的用法

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20/6/30
導讀:方劑的用法包括煎藥法與服藥法。這是方劑運用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藥物配伍與劑型選擇雖皆嚴密,若煎藥法與服藥法不當,則藥效發(fā)揮亦不充分?,F(xiàn)將煎藥法與服藥法逐一介紹。1、煎藥法湯劑是臨床最常用的劑型,根據(jù)藥物性質(zhì)及病情的差異,應采取不同的煎藥方法。煎法是否適宜,對療效…

方劑的用法包括煎藥法與服藥法。這是方劑運用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藥物配伍與劑型選擇雖皆嚴密,若煎藥法與服藥法不當,則藥效發(fā)揮亦不充分?,F(xiàn)將煎藥法與服藥法逐一介紹。


1、煎藥法


湯劑是臨床最常用的劑型,根據(jù)藥物性質(zhì)及病情的差異,應采取不同的煎藥方法。煎法是否適宜,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,因此歷代醫(yī)家對湯劑的煎法都十分重視,正如《醫(yī)學源流論》所說:“煎藥之法,最宜深講,藥之效不效,全在乎此?!狈絼┑募宸☉⒁庖韵聨追矫妫?/span>


(1)煎藥用具:一般以瓦罐或沙鍋為好,搪瓷器具也可。這類煎具化學性質(zhì)穩(wěn)定,煎時受熱均勻,因而煎汁濃,質(zhì)量高。不宜使用銅、鐵、錫鍋,因這些煎具與有些藥物在煎煮時會產(chǎn)生沉淀,降低溶解度,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,產(chǎn)生不良反應。煎具的容量宜大,以利于湯藥沸騰與有效成分的浸出,并可避免外溢耗損。此外,煎時需加蓋,以防煎煮時水液過快蒸發(fā),并利于揮發(fā)性成分的保存。


(2)煎藥用水:古人常用的有泉水、井水、河水、雨水、雪水、米泔水等?,F(xiàn)今煎藥用水,除處方有特殊要求外,一般以潔凈為度,如自來水、井水或蒸餾水等。至于加水量,常與藥量或藥味多少,藥物吸水情況,煎煮時間與火候有關(guān)。通常一般以水浸沒藥物超出2-3厘米為宜。目前,每劑藥多煎煮2次,有的可以煎煮3次,第一煎水量可適當多些,第二、三煎則可略少。每次煎得量大約有200毫升即可。


(3)煎前浸泡:中藥煎煮之前,必須先加水浸泡,使藥材組織濕潤、細胞膨脹,從而有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;如不浸泡即煎煮,則受熱后會使藥材組織表面蛋白凝固,淀粉糊化,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。浸泡時間,一般粉末為5-20分鐘,飲片為20-30分鐘。


(4)煎藥火候與時間:前人將煎藥火候分為“武火”與“文火”。急火煎之謂“武火”,慢火煎之謂“文火”。湯液煎煮,一般先“武”后“文”,即開始用武火,煎沸后改用文火。至于煎藥時間,一般頭煎從煮沸開始,需20-25分鐘,二煎15-20分鐘;如系解表、清熱、氣薄類方藥,宜武火急煎,頭煎15-20分鐘,二煎10-15分鐘;若為味厚滋補方藥,則宜文火久煎,頭煎需30-40分鐘,二煎20-30分鐘。湯液煎成以后,應立即濾取藥汁,不宜久置,以防酸敗。如將藥液煎煳后,則應棄之不用,不宜加水再煎服,以防發(fā)生不良反應。


(5)煎藥方法:藥物經(jīng)過浸泡煎煮時,應嚴格按照上述火候及時間的要求,完成煎煮程序。煎藥期間不宜頻頻打開鍋蓋,以防氣味走散,并可減少揮發(fā)性成分的損失。另外,對于某些煎法比較特殊的藥物,煎煮時尤須予以注意。


①先煎。貝殼類與礦石類藥物,因質(zhì)地堅實,藥力難以煎出,宜打碎先煎,煮沸后10-20分鐘,再下其他藥,如龜版、鱉甲、石決明、生牡蠣、代赭石、磁石、生龍骨、生石膏等。某些泥沙多的藥物如灶心土、糯稻根等,以及質(zhì)輕量大的植物藥如竹茹、蘆根、夏枯草等,亦宜先煎取汁澄清,然后以其藥汁代水煎煮其他藥物。


②后下。氣味芳香的藥物,用其揮發(fā)油取效的,宜在其他藥物即將煎好時下,煎4-5分鐘即可,以防有效成分的散失,如薄荷、砂仁、豆蔻等。另外,用大黃取其攻下,一般煎10-15分鐘即可。


③包煎。某些煎后藥液混濁,或?qū)ο馈⒀屎淼扔胁涣即碳さ乃幬铮绯嗍?、滑石、旋復花、車前子等,要用紗布袋將藥包好,再放入鍋?nèi)與其他藥同時煎煮。


④另煎或另燉。某些貴重藥物,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,避免同煎時被其他藥物吸收,可另燉或另煎,如人參,應切成薄片,放入加蓋碗內(nèi),隔水燉2-3小時。對于貴重而又難于煎出氣味的羚羊角等,應切成薄片另煎2小時取汁服。


⑤溶化(烊化)。膠質(zhì)、黏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藥物,如阿膠、鹿角膠、飴糖、蜂蜜之類,用時宜先行單獨加熱溶化,再加入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均勻后服用,以免和其他藥物同煎時粘鍋煮焦及粘附它藥影響其他藥物的療效。


⑥沖服。某些芳香或貴重藥(如麝香、羚羊角粉、珍珠粉),易溶的藥(如芒硝),不宜見火的藥(如朱砂),藥汁(如姜汁、竹瀝),散劑(如紫雪)等不宜加熱煎煮的,應研成細末,待湯劑臨服時投入,攪勻內(nèi)服。此外,有些藥物宜熱水泡服的,亦屬沖服范圍,如番瀉葉、胖大海等。


此外,湯劑煎取藥液后,應對藥渣適當進行壓榨,可以再收取部分有效藥液,對提高藥材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有實際意義。


2、服藥法


方劑的服法應根據(jù)病情緩急,病位上下及組成藥物的特性而定。方劑服藥方法正確與否,對臨床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。服法包括服藥時間、服藥方法和藥后調(diào)護。


(1)服藥時間:一般說來,補益藥或驅(qū)蟲類方劑宜空腹服;方中藥物辛辣、味苦、對胃腸有刺激,或服消導類方劑,宜于飯后服用,以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;若病情急驟,可不必拘時;如系慢性病或病勢較緩,藥為丸、散、酒、膏者,則宜定時用藥,以助藥效的積累;安神類方劑宜臨睡前服;瘧疾一病,因發(fā)作定時,故截瘧方劑,宜在瘧發(fā)前2-3小時進服。個別方劑有特殊服法,如雞鳴散服在五更。這些服藥時間對提高療效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。另外,根據(jù)病情,有的可1日數(shù)服,有的可煎湯代茶。


(2)服藥方法:服用湯劑,一般1日1劑,分頭煎和二煎2次服,如遇特殊情況,亦可1日連服2劑,以增強效力。


(3)藥后調(diào)護:服藥后的調(diào)養(yǎng)與護理是用藥的內(nèi)容之一。它不僅直接影響藥物療效,而且關(guān)系到病體的康復。一般服解表藥,應取微汗,還須避風,不可大汗,然也不能汗出不徹;服瀉下劑后,應注意飲食,不宜進生冷難消化的食物,以免影響脾胃的健運。服藥后飲食宜忌有兩方面因素,一是疾病對飲食的宜忌,如水腫病宜少食鹽,消渴病忌糖,下利慎油膩,寒證禁生冷等。另一方面是藥物對飲食的宜忌,如含地黃的方藥,應忌食蘿卜,有土茯苓的忌茶葉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(zhuǎn)載內(nèi)容侵犯了您的權(quán)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(nèi)刪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(guān)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(cè)二維碼關(guān)注

 

 

原標題:方劑的用法
下一篇:方劑的劑型
相關(guān)文章
說兩句吧

網(wǎng)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(shù)據(j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