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養(yǎng)生頻道 > 膳食養(yǎng)生 > 正文

十大“自殘”食物 方便面致癌、人造黃油致動脈硬化

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5/1/29
導讀:人們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危害健康,除此之外,我們身邊究竟還有多少食物正威脅著健康?據(jù)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,英國《維特羅斯食品畫報》邀請多位名廚、美食評論家和歷史學家,在食物歷史中評選出10個災難時刻。記者邀請中國農業(yè)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、天津營養(yǎng)學會理事長付…

    人們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危害健康,除此之外,我們身邊究竟還有多少食物正威脅著健康?據(jù)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,英國《維特羅斯食品畫報》邀請多位名廚、美食評論家和歷史學家,在食物歷史中評選出10個災難時刻。記者邀請中國農業(yè)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、天津營養(yǎng)學會理事長付金如為您詳細解讀。


人造黃油


1869 年,化學家穆列斯發(fā)明了比黃油更容易保存的替代品——人造黃油,拿破侖三世曾親自為他頒獎以示獎勵。


災難標簽:反式脂肪酸。雖然人造黃油有著各種好聽的名字——植物奶精、植脂末、起酥油、植物奶油,其實,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化學名稱“反式脂肪酸”。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后,卻極可能為人們的健康埋下隱患,導致糖尿病、動脈硬化、腫瘤等疾病的高發(fā)。


專家支招:據(jù)調查,餅干、面包、巧克力派、沙拉醬、奶油蛋糕、冰淇淋、珍珠奶茶、咖啡伴侶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“重災區(qū)”,要盡量少吃。購買包裝食品,要留意食品營養(yǎng)標簽,列出有植物奶油、氫化植物油、植物起酥油等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,建議謹慎購買。


味精


1908年,一位日本科學家發(fā)明了味精,從此食物變得更美味。


災難標簽:谷氨酸鈉。味精是一種化學調味料,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,在人體內可分解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(jīng)遞質。味精攝入過多,可能會導致人體中各種神經(jīng)功能處于抑制狀態(tài),出現(xiàn)眩暈、頭痛、肌肉痙攣等癥狀。味精中含有鈉,過多攝入還可能導致高血壓。


專家支招:味精發(fā)明的初衷無可厚非,但目前的使用狀況過于隨意,確實令人憂心忡忡。有研究建議,每道菜中添加的味精不應超過0.5毫克。但市場上的不少調味醬、汁,如蠔油、咖喱、醬油等都含有谷氨酸鈉。因此,做菜時添加了調味料,就不必再放味精,鹽也要少放。此外,餐館為保證菜品的口味,添加的味精通常較多,建議盡量減少外出就餐的次數(shù)。


罐頭肉制品


1937年,“斯班姆”(Spam)午餐肉問世,僅英國一地的年銷售量就達60億罐,足以說明其受歡迎的程度。


災難標簽:亞硝酸鹽。它常被作為染色劑和防腐劑應用于加工熟肉,尤其是罐裝肉制品含量更高。過量攝入亞硝酸鹽會導致食物中毒,出現(xiàn)頭痛頭暈、胸悶氣短、惡心嘔吐、腹痛腹瀉等癥狀,長期食用甚至會致癌。


專家支招:其實,除了亞硝酸鹽的問題外,鹽分、脂肪含量過高,維生素B1等營養(yǎng)的損失,都是熟肉制品的弊端。因此建議盡量不買罐頭肉制品,少買熟肉,多吃新鮮的、自家烹飪的肉類。


炸雞


1952年,山德士上校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廳在美國猶他州開業(yè)。


災難標簽:飽和脂肪酸。餐廳的煎炸食品,為保證口味,常會選棕櫚油等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。飽和脂肪是心血管的大敵,因為它能使膽固醇升高,誘發(fā)高血脂、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。炸雞時,通常會裹上一層面糊,這會使人攝入更多油脂。煎炸食物的油,通常會使用5—7天,反復煎炸會產生有害物質。此外,經(jīng)過高溫煎炸的食物,維生素的流失也很嚴重。


專家支招:吃油炸食品,最好搭配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的蔬果,如:藕、油菜、豇豆、芋頭、山楂、冬棗、獼猴桃和柑橘類水果等。肉類本身就含有飽和脂肪酸,因此最好采用蒸、燉等方式烹飪,減少其油脂含量。


碗裝方便面


1971年,碗裝方便面在日本誕生,隨后被引入其他國家。


災難標簽:聚苯乙烯。碗裝方便面的包裝盒中通常含聚苯乙烯,這種材料在6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下,會產生致癌物質,嚴重威脅人體健康。碗裝方便面的調料中還含有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。此外,它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極低,相反鈉含量卻相當驚人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一碗方便面的含鹽量是美國上議院營養(yǎng)問題特別委員會規(guī)定的每日最高攝入量的2倍,所含谷氨酸鈉約有1克之多。


專家支招:方便面不要經(jīng)常吃。最好不買即食的碗裝面,吃的時候最好煮。吃面時,最好搭配些蔬菜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,如:鹵蛋、豆腐干,黃瓜、西紅柿等蔬菜。調料只放一半就好了。若食用碗裝泡面,最好換次湯。


大號芝士漢堡


1960年,被英國奶酪協(xié)會命名為“農夫午餐”(Ploughman’s lunch)的大號芝士漢堡開始流行。


災難標簽:壞膽固醇。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,前者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,通常稱之為“好膽固醇”;后者偏高,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就會增加,通常稱之為“壞膽固醇”。眾多國內外研究證實,人體攝入的壞膽固醇過多,容易增加患“三高”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疾病的風險。


除了上述食品外,還有4種食物也因所含脂肪和膽固醇過高,危機人體健康,被列入了“黑名單”:1933年誕生在美國的乳酪牛排(Cheesesteak), 英國于1982年推出的萊曼斯伍德(Lymeswold)奶酪,1995年面世的油炸巧克力棒(Deep-fried Mars Bar) 以及法式乳蛋餅(Quiche)。


專家支招:蛋奶、肉類通常壞膽固醇的含量較高,不宜經(jīng)常大量食用。吃這類食品時,應注意搭配些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,如:芹菜、胡蘿卜、豆類、玉米、燕麥等。維生素C和維生素E含量較高的蔬果,如:柑橘類、獼猴桃、葡萄、番茄、小白菜、菜花,可降低血脂,調整血脂代謝。此外,喝杯茶也是不錯的選擇,茶葉中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,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,綠茶比紅茶更好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說兩句吧

網(wǎng)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(shù)據(j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