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脘痛
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經(jīng)常發(fā)生疼痛為主癥。多因寒邪客胃,食欲傷胃,肝氣犯胃,脾胃虛弱等原因所致。西醫(yī)學中的急慢性胃炎、胃十二腸潰瘍等疾病中,凡以胃痛為主者,或胃痛伴食欲不振,胃脘脹滿者,以及胃癌、食管癌早期有胃痛者均屬本病的范疇。下列酒方可供參考選用。
姜附酒
【配方】干姜60克、制附子40克
【制用法】將上二味藥,共搗碎細,置凈器中,以1斤黃酒漬之,密封,經(jīng)7日后開取,去渣備用。
每次食前溫服1~2杯,日服3次。
【功效】溫中散寒,回陽通脈,溫肺化飲。
【主治】心腹冷痛,呃逆嘔吐,泄瀉,痢疾,完谷不化,寒飲|喘咳,痰白而清稀,肢冷汗出。
【禁忌】陰虛內(nèi)熱,火熱腹痛者及孕婦不適用。
【來源】民間驗方。
※小知識※
干姜,中藥名。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.oj-jicinale.Rosc.的干燥根莖。冬季采挖,除去須根和泥沙,曬干或低溫干燥。趁鮮切片曬干或低溫干燥者稱為“干姜片”。味辛,性熱。歸脾、胃、腎、心、肺經(jīng)。溫中散寒,回陽通脈,溫肺化飲。用于脘腹冷痛,嘔吐泄瀉,肢冷脈微,寒飲喘咳。
相關配伍:
1、用于治脾胃虛寒,腹痛下利,以及胃中寒飲,喜唾涎沫:人參、干姜、白術、甘草。如理中湯。(《傷寒論》)
2、用于治中寒水瀉:干姜(炮)研末,飲服二錢。(《千金方》)
3、用于治寒痢青色:干姜切豆大,海米飲服六、七枚,日三夜一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