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養(yǎng)生頻道 > 情志養(yǎng)生 > 正文

思的取舍

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6/9/20
導讀:“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恐”作為人的五種情志,時刻伴隨著人們,也得到中醫(yī)學的認可,并根據(jù)五行學說理論與五臟對應起來,即:肝在志為怒,心在志為喜,肺在志為憂,脾在志為思,腎在志為恐。


“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恐”作為人的五種情志,時刻伴隨著人們,也得到中醫(yī)學的認可,并根據(jù)五行學說理論與五臟對應起來,即:肝在志為怒,心在志為喜,肺在志為憂,脾在志為思,腎在志為恐。也就是說喜悅的心情主要和心臟相關;憤怒的情緒和肝有關;憂慮的表現(xiàn)和肺有關;思慮的活動和脾有關;恐懼的反應和腎有關。這種對應大大豐富了情志理論,也為情志疾病的治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正因為如此,這種五臟、五志和五行的辯證關系從現(xiàn)存第一部醫(yī)學專著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首載到21世紀的中醫(yī)院校教材,兩千多年來歷代醫(yī)家無一例外地全部延續(xù)下來,予以承認。

我自從學醫(yī)業(yè)醫(yī)至今已二十年余,通過學習和研究后我個人認為,“脾在志為思”值得商榷。因為“思”是大腦思維的功能,而不是心理變化,更進一步說不是人的情感情緒變化,即不是情志變化?!八肌辈坏荒軞w脾所主,而且連七情也不能進入。理由有五:

第一,“思”只是大腦的思維功能,不屬于情志范疇。

人之所以區(qū)別于其他動物而被稱為是高級動物,主要是勞動。而勞動可分為兩種,一種是體力勞動,一種是腦力勞動。而腦力勞動的形式就是思,如學習、記憶、計算、判斷、分析、歸納等等,都是思的過程,也就是思維的過程。

而情志的產(chǎn)生則是由于外界的事物作用于人體,使人腦發(fā)生各式各樣的情緒情感的變化。

人在正常學習和工作中是不會發(fā)生情緒情感變化的,完全可以在沒有任何情志變化中進行,比如從早晨起床開始,穿衣服、刷牙、洗臉、吃飯、上班、工作、下班回家、吃晚飯、直至睡覺,你都會非常平淡地度過一天,都可以沒有任何情志變化的發(fā)生,但“思維”卻始終陪伴你。只有在一定的因素影響下才會出現(xiàn)情志變化,如給你一定的學習壓力或工作壓力時,你就會感到著急上火,吃不好飯,睡不好覺。之所以產(chǎn)生這種情志變化,是因為給你壓力之后你擔心自己學不好,或做不好,或是不能按時完成,是“憂”和“恐”的心理才會使你有著急上火的情志變化。

所以說“思”是大腦的思維功能,和情志有本質(zhì)的區(qū)別,不應列入情志的范疇。情志變化必須有“思”的參與,而“思”的過程則不一定要有情志變化的發(fā)生。

第二,“思”并不明顯影響脾胃的功能。

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中說:“脾在志為思,思則傷脾?!币簿褪钦f思為脾所主,思慮過度可以明顯使脾的功能受到阻礙。那么脾的功能受到阻礙會有什么癥狀呢?主要是不思飲食、運化功能下降,也就是不想吃飯,而且消化不好。我通過我個人的感受和大量的調(diào)查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單純的過度思慮并不影響食欲,有時因工作量大,反而食欲增強。這是因為思維過多,消耗氣血,急需補充水谷精微以生氣血所致。那么多的腦力工作者,甚至科學家也都沒有因為搞科學研究過多而不思飲食,如果真的那樣的話,科研還沒有搞成,科學家全都病倒了。實際上很多工作起來廢寢忘食、夜以繼日的科學家都是很長壽的,這就是一個例證。

思慮過度在什么時候會影響食欲呢?在有情志異常變化參與的時候。比如為某件事辦不成而著急的時候;為某人某事而擔憂的時候;因某人某事而惱怒的時候;因某人某事而悲傷的時候;被某人某物驚嚇的時候等,這些時候都有“思”的存在,但因有著急、悲傷、擔憂、惱怒、驚嚇的加入,就會影響食欲,從而損傷脾胃。否則,思慮再多也不一定影響脾胃功能。

第三,《古漢語詞典》中也把“思”解釋為思考。

古漢語中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“相思”“思念”之語意,如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(xiāng)”“日日思君不見君,共飲長江水”等。這里的“思”是從思的本意“思維、思考、思慮”引申為相思、思念(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》19799月第一版)?!八脊枢l(xiāng)”和“思君不見君”都有思念故鄉(xiāng)的親人,急切地想見到親人又見不到親人之意。顯然這里的“思”伴隨了急切、擔憂、盼望的情志變化,并非思的本意。

第四,古代某些醫(yī)學大家也有相同的觀點。

如隋唐時期偉大的醫(yī)藥學家孫思邈著的《千金方·養(yǎng)性》中勸導人們要想身體好,做到“十二少”,其中第一條是“少思”,第二條是“少念”。這里的“少思”指的就是少思考問題,而不是少思念親人。而“少念”則是指少想念親人,不是少念書、少念文章。因此我們可以確信孫思邈是非常清晰地把“思”作為思維,也就是作為人的一種勞動形式來看待的,而非按情志來論述的。

第五,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本身就有自相矛盾之處。

在《素問·玉機真藏論》中提到:“……憂恐悲喜怒,令不得以其次,故令人有大病矣?!边@里所指出的情志變化中就沒有“思”,而有“悲”。

在《素問,陰陽應象大論》中也提到“人有五臟化五氣,以生喜怒悲憂恐”。這里也沒有提到“思”,但在本篇中卻提到“脾在志為思,思傷脾”。這就充分說明在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成書時,醫(yī)家之間的觀點就大不相同,那時候就有醫(yī)家不同意將“思”列入五志之中。從這一點也可看出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的確不是一個人所作。

總之,“思”作為大腦的基本功能,和體力勞動一樣,是勞動的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,只不過體力勞動運用的是四肢,而“思”這種腦力勞動運用的是大腦。所以“思”只能和情志同在,卻不能列入其中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(zhuǎn)載內(nèi)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(nèi)刪除相關內(nèi)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原標題:思的取舍
相關文章
說兩句吧

網(wǎng)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(shù)據(j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