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中醫(yī)古籍 > 清朝 > 正文

喉舌備要秘旨

信息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7/12/6

論喉癥

喉痹一癥,在古方書雖有十八證之辨,古人悉指為相火。然此癥雖多由火,而復有非火證,不可不詳察也。蓋火有真假,凡實火可清者,即真火證也。虛火不宜清者,即水虧證也。且復有陰盛格陽者,即真陰證也。故《內經(jīng)》曰∶太陽在泉,寒淫所勝,民病嗌病頷腫,其義即此,何后人之弗究也?一、喉痹所屬諸經(jīng),凡少陽、少陰、陽明、厥陰,皆有此癥,具列于后。但其中虛實,各有不同,蓋少陽、厥陰為木火之臟,固多熱癥。陽明為水谷之海,胃氣直透咽喉,故又言陽明之火為最盛。欲辨此者,但察其情志郁怒而起者,多屬少陽、厥陰。因口腹過嗜肥甘辛熱而起者,多屬陽明。凡患此者,多宜以實火論治,至若少陰之疾,則非此之比,蓋少陰之脈始于橫骨,終于會厭,系于舌本。凡陰火遂沖于上,多為喉痹。但少陰之火有虛有實,不得類從火斷。若果因實火,自有火癥火脈現(xiàn)出,亦易知也。若因酒色過度,以致真水虧損者,此腎中之虛火證也,非壯水不可。又有火虛于下,而格陽于上,此無根之火,即腎中之真寒證也,非溫補命門不可。凡此諸經(jīng)不同,而虛實大異,皆后人所罕知,獨褚氏遺之,有上病察下之說,誠見道之言也。

一、喉痹癥總治之火,則名目雖多,似有不必盡辨者。然亦有不可不辨者,即如單雙乳鵝及單雙纏喉癥之有不同也。蓋腫于咽之兩旁者為雙鵝,腫于一邊者為單鵝,此其形必圓突如珠,乃癰癤之類,結于喉間,故多至出毒,或宜刺出血而愈者。若纏喉風,則滿喉紅腫,多不成膿,亦不必出血,但使火降,其腫自消。此其所以有異,而治之亦當有法也。

喉癥總論

夫喉癥者,人之一身總關之際也,內通五臟六腑,外傳五音五色,乃氣息出入之門,聲音傳送之所,飲食往來必經(jīng)之路,此乃真真總關之際也。諺云∶一指痛,滿身疾,何況乎咽喉。

蓋喉癥所發(fā)原由,多因人之本性發(fā)來,或好食煎炒,或恣味辛酸,或淫欲無節(jié),或喜怒不常,或勞神過度,或耽于色,或過飲酒,好勇斗狠,皆能致疾。既未能謹節(jié)于平日,又不能急治于患后,日積月累,其病根蒂深固,則牢不可拔矣。若夫好食酸,則傷肝。好食辣,則傷肺。好食甜,則傷脾。好食苦,則傷心。好食咸,則傷腎。好食冷,則內熱。好食熱,則內寒。此因飲食傷臟,而發(fā)喉癥者也。夫喉癥發(fā)于內,左屬肝,右屬肺,舌屬心,唇屬脾,齒屬腎。如肝病則聲悲,肺病則聲速,心病則聲雄,脾病則聲緩,腎病則聲沉,此屬于臟大腸病也。蓋大腸病則聲長,小腸病則聲短,胃病則聲連,膽病則聲清,膀胱病則聲微,三焦無病,乃寄之名,此屬于腑。五臟六腑發(fā)于喉,皆由內而發(fā)外者也。然發(fā)形于外者,有虛有實之分,有緊有緩之說,有陰有陽之癥。有紅有腫之形,有有痰者,有無痰者,有熱者,有寒者,有紅黃青白黑點者,有氣急咳嗽者。有聲啞音嘶者。有痰響如雷者。有氣響似鋸者,有牙關緊急者,有氣出不收者,有鼻內出血不止者,有耳內出膿血者,有口舌生瘡者,有斑似胎癬而若蝦皮者,有一二或數(shù)根肉筍長短生來而針刺不忍痛者,有滿喉并無紅黃白青黑點,而痛不能進膳食者,舌有硬亦有軟者,有內紅腫而外不紅腫者,有外腫而內不腫者,有口唇粗濃而齒腳肉包牙齒者,有舌下生舌而正舌卷入內向者,有鼻生肉而喉內上面生肉核者,有滿口形似熟瘦豬肉而干焦者,有喉痛而鼻出紅黃血水者,有舌硬如石三兩載而失舌者,有面暗神慘欲言而不能言者,有舌下發(fā)子弟瘡而升提毒于喉中生白膜者,有發(fā)痰火積久燒咽喉,而鏡上生紅絲線并無白膜者,有左右扯開而失中子者,有口眼斜怒目直視者,有舌出齒外而不能收入者,有舌藏內關而不能伸出外節(jié)者,有右傳左者,其病重,有左傳右者,其病輕。有牙床發(fā)痛而久出膿血者。有齒角生瘡而至內穿者,有中子長大而滿口鮮紅色者,有開口臭而呼吸氣臭者。有內外結核出膿血而不腥臭者,有朝發(fā)夕愈而腹肚作痛者,有舌粗硬寸余滿口不能通活者,有大便閉結,而小便澀數(shù)者,有遍身軟痛,手不能提,足不能步者,有久患瘰積熱而伏于咽喉者,有內傷吐血陰火伏于喉中作痛者,有風熱驟傷而忽然食惡物以發(fā)者,有婦女經(jīng)水不調下閉忽送上升而致喉內作痛者,有犯夢遺日久,水衰火動而致口內作痛者。有雙松、單松、雙燕子、單燕子、雙鵝喉、單鵝喉、雙纏、單纏、懸蜞、合架、壙(音HT)、瘰、乘枕、乘癤、斗底、HT、聯(lián)珠、破頭、掩頭、大頭、穿額、魚鱗、玉筍、蓮花、梅花、黑疔、搶食、木舌、重舌、舌、回舌、舌癰、驢嘴、魚口、喉癰、喉疔、喉箭、喉痹、剪喉、牙癰、牙疔、牙疳、肥豬、鵝口、胎毒、鎖子等癥。此上癥雖多端,治法惟可升提驅風,發(fā)散解毒清涼,切不可攻下通利,及補托熱燥收斂之藥。經(jīng)云∶毒在咽喉猶有救,毒歸臟腑病難全。諸癥皆從臟腑發(fā),醫(yī)從臟腑治其源。內外經(jīng)絡能兼治,不是仙來也是仙。

辨喉癥經(jīng)絡治法

夫咽喉者,乃人飲食呼吸之門,聲音吐納之路,此關一身,害人迅速,醫(yī)者不明,誤人更不可勝計。蓋口者脾之竅,口唇焦干為脾熱。焦而紅者吉,焦而黑者兇。若口唇紅腫,極熱也??诖角喟?,極冷也??跔€舌干,心熱也??谘矢山褂嬎撸柮髦疅嵋?。口噤難言者,風熱閉竅也??谙蚜鞫缴险?,胃氣虛也。肚痛口吐涎水者,蟲積也。如唇嘴反青黧黑,直如魚口,氣急不收,口唇顫動,搖頭不止,皆是不治之癥。然口為脾竅,舌為心苗,口養(yǎng)精液,須通五氣。五氣者,五臟之氣也。然臟熱則口苦,臟寒則口咸,虛則口淡,冷則口甜,宿食則口酸,虛熱煩燥則口澀,腥臭之氣蘊結于胸臆之中,發(fā)沖于外,則口臭氣滯,加之風熱勞郁之毒,則口舌生瘡,法當清胃瀉火為主。假如喉內左邊先起,或紅或白,或黃或黑,或有膜無膜,有核無核,此皆屬肝經(jīng)發(fā)來之毒風熱。當用甘桔湯加柴胡、白芍為君。實熱加生地、丹皮、膽草為佐,痰涎壅盛加連翹、蒡子、花粉,有膜則用蟬蛻,有核用獨活、丹皮。初起有潮熱,則用防風、荊芥、薄荷,虛熱用元參為君。倘或右邊先起,其色或紅或黃,或白或黑,有膜無膜,或有核無核,皆是屬肺經(jīng)發(fā)來之風熱毒,當用黃芩、桑白皮為君。

實熱則加生地、丹皮、羚羊。痰涎壅盛有膜,及有潮熱虛熱,用藥同上。如在中上下舌根左右起者,其色或紅黃青白黑不等,此屬心經(jīng)發(fā)來之風熱毒,當用川連、梔子。舌硬用羚羊、犀角。痰涎壅盛有膜有潮熱,用藥俱同上。左齒上大齒屬膽,加膽草。左下大齒屬肝,加柴胡、白芍。右上大齒屬大腸,加枳殼、杏仁。右下大齒屬肺,加黃芩、桑皮。當中上四齒屬心,加黃連、犀角。當中下四齒屬腎,加黃柏、知母。上兩旁屬胃,加川芎、白芷。下兩旁屬脾,加蒼術、白術。若其滿喉發(fā)來色黃者,此乃脾家發(fā)來濕毒,亦當燥脾驅風,除濕解毒。其有滿喉黑色者,此屬腎經(jīng)發(fā)來之毒,其毒久積,元氣損傷,津液敗壞,精神傾散,勞神過度所致,是乃險癥也。其有喉內二三肉筍,滿口干渴失音舌脫等癥,皆系毒瓦斯攻臟所致,此等癥候,千人犯著千人死,靈丹百救無一生,不可不知之。

雙松癥

此癥發(fā)于喉鏡內左右,俱有形如松樣。先起三五白點黃點,后湊成一個,未開花者可治,已開花者切勿輕醫(yī)。治當平肝清肺,驅風解毒,宜用生地、六味,加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蟬蛻等藥,內吹以玉龍散。

單松癥

此癥喉鏡內起一片,或左或右,形如松樣。初起三五黃點白點,后湊成一個,未開花者可治,已開花者難醫(yī)。左起治宜平肝,當用柴胡、白芍;右起治宜清肺,當用黃芩、桑皮。仍加入升提驅風發(fā)散解毒去膜之藥,內吹玉龍散。

雙燕子癥

此癥發(fā)在喉中之顎,左右俱有,滿口紅腫,形如燕子伏梁,頭向上,尾向下,其尾開有兩片,其膜色白黃紅,頭向出者可治,向入者難痊,若色黑者不治。治法用甘桔湯,加平肝清肺去膜解毒消風升提之藥,內則用玉龍散吹之。

單燕子癥

此癥發(fā)在喉內,或左或右,單起一片,形似燕子,仍有白膜黃膜起。治法左平肝,右清肺,余與雙燕子同。頭向出尾向入者易治,頭向入尾向出者難醫(yī)。急宜用升提等藥治之,緩則不救。

雙鵝癥

此癥生于中,左右俱有一片,其形與中三花相類,均結有核,甚痛,飲食皆不能下,是屬陽癥。宜針刺患處出血,并刺夾車、少商兩穴,惟有尖起者可用針刺,不起尖者弗刺。治法宜用散血活血等藥,內則用玉龍散吹之。如有潮熱者,用甘桔湯加去風藥治之。

治口舌生瘡

吳茱萸為末,用醋搽腳心,過夜即愈,敷貼更妙。

又方

生附子研末,或用吳萸熱醋調敷兩腳心,無論虛實火,極神妙。

又方

天門冬(去心)麥冬(去心)元參等分為末,煉蜜丸為彈子大,每含一丸,雖數(shù)年不愈者亦斷根。以生姜蘸蜜水揩洗,用薄荷自然汁同白蜜調敷。

口唇生瘡日久不愈

藍葉搗汁洗愈,若因氣郁生瘡,用甑上倒汗水搽立效,并治小兒疳?;虼狡粕彛咚缮瓝v融,入鹽少許,敷之愈。

   

舌無故出血方

花炒末摻。又方,香薷煎水含咽。又木賊四錢,煎水漱口即止。

牙癰

此癥發(fā)在牙關、牙床,結核已成,或左或右,耳底有痛,接上下左右照經(jīng)絡治之。有腫要外敷,切忌齒落,落則不治。

   

牙疔

此癥起于牙腳下,生有黑點,是腎經(jīng)發(fā)來之毒。宜先用黃連消毒散,后用滋陰降火等藥治之。外用硼砂、石膏、甘草共研細末,擦之即愈。

牙疳

此癥起在牙床,名走馬牙疳。最忌齒落,落即不治。宜根據(jù)上經(jīng)絡治之,內擦以玉龍散或冰硼散。


牙瀉即牙根流血

草決明煎水,含數(shù)次即愈。


又方

苦參、枯礬,各等分為末,擦牙即效。


治牙痛不可忍

火硝、硼砂、冰片,共為末,擦患處即愈。


治牙痛方

上好真清花肉桂切薄片,每用一分,嚼患處,立刻止痛,如桂不佳者,嚼之增痛。


玉帶膏

生真龍骨(二兩)宮粉(一兩五錢)頂上大梅片(二錢五分)麝香(二錢五分)凈黃蟬(二兩)真硼砂(二錢五分)陳黃蠟將上五味,研細末和勻聽用,先將黃蠟隔湯化溶,入前藥末攪勻,用棉紙將藥傾上,用竹刀刮勻,剪作一小指寬,一寸長,收貯瓷瓶內,封固聽用。


治各種牙痛妙方

隔夜?jié)獠?,每早起以之嗽口,永無牙患。


金星追涎丹

治風火牙痛并治蟲方。

薄荷(一兩)川椒(五錢)細辛(一兩)樟腦(一兩)共研細末,放銅鍋內,上以瓷碗一個蓋之,文武火煉取霜用。


苦瓜霜

火硝(二錢半)青黛(五錢)檳榔衣(一兩,黑)共研末,先將大苦瓜一個,蒂旁切落一片,納藥于內,掛當風處,俟皮上起白霜,取貯聽用。


牙齒疼痛方

秋絲瓜藤(一兩)槐花(三錢)薄荷(一錢五分)細辛(八分)凈水煎濃汁,含嗽四五次效。


治牙痛奇妙極效方

好汾酒一小茶杯,入花椒一撮,用火點著,俟燒至一半,將火吹息,略候半刻,乘火熱含于口內,立即吐出,其患立愈。


治牙出血方

生地(三錢)元參(三錢)麥冬(一錢五分)白芍(一錢五分)女貞(三錢)丹皮(一錢五分)澤瀉(一錢)知母(一錢五分)鹽柏(一錢五分)碎補(二錢五分)連翹(一錢五分)沙參(三錢)生甘(一錢)如陰虛火旺出血,將方內沙參、黃柏二味除卻,加熟地五錢、釵斛一錢五分、洋參二錢,服之立效。


治牙出血有頭痛潮熱方

生地(三錢五分)元參(三錢)麥冬(一錢五分)山藥(一錢五分)女貞子(三錢)丹皮(錢半)澤瀉(一錢)知母(錢半)鹽柏(分半)北沙參(三錢五分)銀柴胡(八分)連翹(錢半)碎補(錢半)石膏(二錢半)牛蒡(錢半)生甘(一錢)共煎水服效。


蟲牙作痛

五焙子煎濃汁,含嗽數(shù)次,其蟲立死。


治蟲牙方

生田雞去皮,含在患處,另以清水一大碗,放在桌上,良久俟口涎流出,吐在碗中,可于水內觀蟲,大小均見,如此數(shù)次,永無此患。


治齒長數(shù)寸

真白術人乳拌蒸,服之愈。


治牙齒長出分余

用生地黃含之最妙。


治走馬疳

此癥口臭牙上爛流涎,唇下如羊須。

生大黃(三錢)丁香(十粒)綠豆(一錢)共研末,熱醋敷兩足心最效,若兼以真珍珠吹之更妙。


治走馬疳

人中白(二兩,紅)兒茶(一兩)黃柏(六錢)南薄荷(六錢)真青黛(六錢)大梅片(三錢)研末,先用溫湯嗽洗,吹藥患處數(shù)次,內服銀柴胡、蘆薈、胡黃連、川連、牛蒡子炒、元參、桔梗、山梔子、熟石膏、薄荷、羚羊角各五分,水二盅,煎服。


治牙疳妙方

咸馬腎子,并水含后吐卻,再服水一盅即愈。


擦牙關兼去口中氣味

大黃(五錢)甘杜香附(去毛,酒制)白芷生石膏(各五錢)真川椒綠豆(各四十九粒)細辛(三錢)青果核(十八顆,)淮鹽(八兩,火,過絹篩用)牙灰(三兩,飛,曬干)共研細末,過絹篩,罐貯。每日清晨以之擦牙,不但永無齒疾,且可白如冠玉。


取齒妙方

活鯽魚一條,重十兩,以白砒一錢入腹內,放無風無貓無犬處,七日魚身發(fā)白色,用雞翎拂毛,以少許膏藥收之,每遇病牙,取少取膏藥,貼齒片刻,牙即落下。


脫牙

白馬肉埋地內俟生蟲,取出灰,點牙即落。


牙痛奇方

蠟梅花熬水含之愈。


又方

檬果皮煲黑醋含之愈。


治各種牙痛經(jīng)驗神方

寬筋藤(八分,切薄片)連殼雞蛋(一只)用山水兩大碗,煮數(shù)日滾,將蛋去殼,再煮至蛋極老,去蛋及藤服之,其痛立止。


又方

用生小蛤一只,剖開去皮,并頭足洗凈,遍蘸雄黃末,將蛤敷上患處,合口含住,俟覺腥悶難忍,然后將口涎吐出,其牙蟲隨涎出,再含再吐,以痛止蟲盡為度。


少商穴圖式

(左右皆同)\r少商穴圖式\p05-c5a1.bmp\r

刺少商穴法

穴在手大指內側,去爪甲如韭菜葉,刺入二分許,以手自臂勒至刺處,出血即消。若重者,及膿成者,必須針患處,否則不治也。

附∶骨鯁符咒

第一句開天門。第二句閉地戶。第三句留人門。第四句塞鬼道。第五句穿鬼心。第六句破鬼肚。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。

\r圖\p05-c5a2.bmp\r左手持杯,用香爐鼎手指盛杯,杯內載茶,用右手劍訣,面向東方,以畫第一畫,念開天門,第二畫念閉地戶,第三畫念留人門,第四畫念塞鬼道,第五畫念穿鬼心,第六畫念破鬼肚,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。

附∶治鴉片煙飲奇效方

服此方者,一面吸煙。一面服藥,至八日十日后,則可早可晏。可多可少,可吸可不吸,妙在不用劫藥,不用煙灰,其飲自化,應驗多多,爰序于下。

鴉片煙流毒內地,受害良多,其中亦有急思改悔者,又莫得其方。市肆中藥,于字義尚未辨明,何能奏效?縱有一二截止者,類皆劫劑。伐脾戕胃,貽害多端,譬諸作文,安有講書未明,而妄期佳構者乎?即如字義,世俗稱癮者,乃皮里肉外之紅點,何得指為斯證?又稱引字,究屬何根?方為引動,模糊圖治,奚克見功?不知所謂飲者,乃飲食之飲,即醫(yī)書所論痰飲證也。夫濁者為痰,清者為飲,此理易知。治斯證者,總以滌飲化痰為主?;騿柎俗C,何由而生?予曰∶凡人酣吸多則動脾家之濕,濕則生痰,蓋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藏痰之器,故此證總在脾肺二經(jīng)?;蛴謫栐弧眉认滴嗌嫞我晕??又名曰過飲。予曰∶煙乃通活之性,痰系周身上下無所不至,一經(jīng)土壅,則或淚流,或汗出,或背脹,或欠伸,或嘔吐,或心慌,皆痰之為患,驟得煙以通活,則痰食頓開,而諸證悉平,斯謂之過飲,客為首肯,不勝欣然焉。予曰∶憫斯人之沉,亟思拯救,乃細揣各名家書,體會數(shù)年,始得其訣,故特創(chuàng)一方,藥品沖和,純乎王道,俾戒飲者自制,不著絲毫煙灰,自能奏效。十余年來,獲益者不可枚舉,因刊以公諸同好,惟愿普世共渡慈航,回頭是岸云。

廣橘紅(白礬炒,五兩)制半夏(四兩五錢)川椒(七錢)炙粉草(三兩五錢)天南星(一兩五錢)訶子(一兩)白芥子(八錢)塊云苓(四兩)共研細末,姜水泛為丸,桐子大,每日飯后一時之久,以白滾水吞下三錢,日二次,服至八天以后,自然見功,奇效無比。


同治二年癸亥仲秋月上浣湖北黃岡屠燮臣制方付梓

上系桂林蔣小峰,于屠燮臣名道和,輯刊醫(yī)學六種之普濟良方內,摘錄轉傳,歷用經(jīng)驗。南豐趙獻卿,吸煙已十八年,日需煙六錢,戊寅秋服是方,旬日痰少煙減,或偶多吸,即行醉嘔,平昔每吸必二十口乃過飲,服藥兩旬,每吸五口即得矣,遂接服戒卻,而痰盡面豐,飲食倍常,精神甚健。足征是方之果有益也。因捐貲梓印,以廣其傳,愿得之者或堅信自服,或轉傳濟人,切勿疑怠,則功德無量矣。再者如服是方,雖可一面吸煙,然須心存力戒,不可恃服藥而任意多吸,乃有益也。

附∶急救服毒良方

一、凡誤吞洋煙,急取廣東之木棉花絮稱準四錢,用筆管夾之,燒灰存性,置茶碗中,再取食鹽稱準二錢,碾碎同置茶碗中,開白水沖之,攪勻灌下,一刻間大吐黑水而愈。在胃則吐,在腸則瀉,毒多或久,則連服二三次,吐瀉即愈。

一、凡誤服鹵水輕粉,一切毒物,急取木棉花絮六錢,燒灰碾碎沖服,不用食鹽,一吐而愈。

一、凡毒痢藥力不治者,亦取木棉花絮六八錢,燒灰,用山楂一二錢,紅糖一二錢,煎服即愈。

以上諸法,傳自江西,已活人數(shù)千,屢試屢驗。近年京都有吞洋煙者,亦此法全活多人,其應如響,伏愿諸君子廣為傳布,則功德無量矣。

原標題:喉舌備要秘旨
上一篇:重樓玉鑰下一篇:眼科心法要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