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源】《中國藥典》2015年版1361、1362頁。
【處方】麥冬150g、瓜蔞皮150g、青果60g、桔梗300g、茯苓150g、玄參150g、訶子肉150g、鳳凰衣15g、浙貝母300g、甘草300g。
【制法】以上十味,粉碎成細粉,過篩,混勻。每100g粉末加煉蜜110-130g,制成大蜜丸,即得。
【性狀】本品為褐色的大蜜丸;味甘、苦、酸。
【鑒別】
1.取本品,置顯微鏡下觀察:不規(guī)則分枝狀團塊無色,遇水合氯醛液溶化,菌絲無色或淡棕色,直徑4-6μm(茯苓)。淀粉粒卵圓形,直徑35-48μm,臍點點狀、人字狀或馬蹄狀,位于較小端,層紋細密(浙貝母)。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,長24-50μm,直徑約3μm(麥冬)。石細胞黃棕色,類長方形,類圓形或形狀不規(guī)則,直徑約至94μm(玄參)。果皮纖維層淡黃色,斜向交錯排列,壁較薄,有紋孔(訶子肉)。聯(lián)結(jié)乳管直徑14-25μm,含淡黃色顆粒狀物(桔梗)。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,形成晶纖維(甘草)。
2.取本品2g,加硅藻土1.5g,研細,加乙酸乙酯30ml,超聲處理30分鐘,濾過,取濾渣,揮干溶劑,加甲醇30ml,超聲處理30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,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,每次20ml,合并正丁醇液,蒸干,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沒食子酸對照品,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.5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三氯甲烷—乙酸乙酯—甲酸(7:10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0%三氯化鐵乙醇溶液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3.取本品3g,加硅藻土2g,研細,加濃氨試液2.5ml與三氯甲烷25ml,搖勻,放置過夜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貝母素甲對照品,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乙酸乙酯—甲醇—濃氨試液(17:2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【功效】潤肺利咽,生津止渴。
【主治】用于陰虛肺熱津虧引起的咽干聲啞、咽喉疼痛、口渴煩躁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口服或含化。一次2丸,一日2次。
【注意】忌煙、酒及辛辣食物,
【規(guī)格】每丸重3g。
【貯藏】密閉,防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