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源】《中國(guó)藥典》2015年版576、577頁(yè)。
【處方】柴胡150g、黃芩56g、姜半夏56g、黨參56g、生姜56g、甘草56g、大棗56g。
【制法】以上七味,柴胡、黃芩、黨參、甘草及大棗加水煎煮二次,每次1.5小時(shí),合并煎液,濾過(guò),濾液濃縮至適量。姜半夏、生姜用70%乙醇作溶劑,浸漬24小時(shí)后進(jìn)行滲漉,收集滲漉液約600ml,回收乙醇,與上述濃縮液合并,濃縮至適量,加入適量的蔗糖,制成顆粒,干燥,制成1000g;或與適量的糊精、甘露醇等輔料制成顆粒400g;或與適量的乳糖制成顆粒250g,即得。
【性狀】本品為黃色至棕褐色的顆粒;味甜?;?yàn)樽攸S色的顆粒;味淡、微辛【規(guī)格】(2)、【規(guī)格】(3)。
【功效】解表散熱,疏肝和胃。
【主治】用于外感病,邪犯少陽(yáng)證,癥見寒熱往來(lái)、胸脅苦滿、食欲不振、心煩喜嘔、口苦咽干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開水沖服。一次1-2袋,一日3次。
【注意】風(fēng)寒表證者不宜使用。
【規(guī)格】(1)每袋裝10g;(2)每袋裝4g(無(wú)蔗糖);(3)每袋裝2.5g(無(wú)蔗糖)。
【貯藏】密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