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源】《中國藥典》2015年版1273、1274頁。
【處方】魚腥草、金蕎麥、四季青、麻黃、紫菀、前胡、枳殼、甘草。
【制法】以上八味,魚腥草、枳殼加水蒸餾,收集蒸餾液;藥渣與其余金蕎麥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,濾過,合并濾液,濃縮至適量;取適量蔗糖,加水煮沸,濾過,濾液與上述蒸餾液和濃縮液合并,加入苯甲酸和山梨酸鉀適量,或加入苯甲酸、山梨酸鉀和矯味劑適量,加水至規(guī)定量,混勻,分裝,即得。
【性狀】本品為棕黑色的黏稠液體;味甜、微苦。
【藥性分析】方中魚腥草味辛性寒,清熱解毒,為君藥。金蕎麥味甘澀微苦性寒,清解毒熱,活血散瘀;紫菀化痰止嗽;前胡降氣化痰止咳,共為臣藥。四季青清熱涼血;枳殼行氣寬中,為佐藥。麻黃宣肺止咳平喘;甘草止咳祛痰,調(diào)和諸藥,為使藥。諸藥共用,共奏清熱化痰,宣肺止咳之效。
【功效】清熱化痰,宣肺止咳。
【主治】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嗽,癥見發(fā)熱、惡寒、胸膈滿悶、咳嗽咽痛;急性支氣管炎、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(fā)作見上述證候者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口服。一次20-30ml,一日3-4次;兒童周歲以內(nèi)一次5ml,一至三歲一次7ml,三至七歲一次10ml,七歲以上一次15ml,一日3-4次。
【規(guī)格】(1)每瓶裝100ml;(2)每瓶裝200ml。
【貯藏】密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