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荷葉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荷葉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.的干燥葉。夏、秋二季采收,曬至七八成干時,除去葉柄,折成半圓形或折扇形,干燥。全國大部地區(qū)均產(chǎn)。

  • 中藥名稱荷葉

  • 中藥學(xué)名(拉丁名)NELUMBINIS FOLIUM

  • 別 名

  •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

  • 睡蓮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全國大部地區(qū)均產(chǎn)。

來源

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.的干燥葉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全國大部地區(qū)均產(chǎn)。

入藥部位

采收加工

夏、秋二季采收,曬至七八成干時,除去葉柄,折成半圓形或折扇形,干燥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呈半圓形或折扇形,展開后呈類圓形,全緣或稍呈波狀,直徑20-50cm。上表面深綠色或黃綠色,較粗糙;下表面淡灰棕色,較光滑,有粗脈21-22條,自中心向四周射出;中心有突起的葉柄殘基。質(zhì)脆,易破碎。稍有清香氣,味微苦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苦,平。歸肝、脾、胃經(jīng)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功效

荷葉:清暑化濕,升發(fā)清陽,涼血止血。
荷葉炭:收澀化瘀止血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主治

荷葉:用于暑熱煩渴,暑濕泄瀉,脾虛泄瀉,血熱吐衄,便血崩漏。
荷葉炭:用于出血癥和產(chǎn)后血暈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用法用量

3-10g;荷葉炭3-6g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用藥禁忌

氣血虛者慎服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
貯藏保存

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蛀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鑒別

顯微鑒別:
本品粉末灰綠色。上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,外壁乳頭狀或短絨毛狀突起,呈雙圓圈狀;斷面觀長方形,外壁呈乳頭狀突起;氣孔不定式,副衛(wèi)細胞5-8個。下表皮細胞表面觀垂周壁略波狀彎曲,有時可見連珠狀增厚。草酸鈣簇晶多見,直徑約至40μm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中藥配伍

1.治秋時晚發(fā)之伏暑,并治濕溫初起:連翹三錢(去心),杏仁二錢(去皮、尖,研),瓜蔞殼三錢,陳皮一錢五分,茯苓三錢,制半夏一錢,甘草五分,佩蘭葉一錢。加荷葉二錢為引,水煎服。(《時病論》)
2.治陽水浮腫:敗荷葉燒存性,研末。每服二錢,米飲調(diào)下,日三服。(《證治要訣》)
3.治雷頭風(fēng)證,頭面疙宿腫痛,憎寒發(fā)熱,狀如傷寒:荷葉一枚,升麻五錢,蒼術(shù)五錢。水煎溫服。(《內(nèi)經(jīng)類編試效方》清震湯)
4.治陽乘于陰,以致吐血衄血:生荷葉、生艾葉、生柏葉、生地黃各等分。上研,丸雞子大。每服一丸,水煎服。(《婦人良方》四生丸)
5.治吐血不止:㈠經(jīng)霜敗荷葉,燒存性,研末,新水服二錢。(《肘后方》)㈡嫩荷葉七個,擂水服。(《綱目》)
6.治吐血咯血:荷葉焙干,為末,米飲下二錢匕。(《經(jīng)驗后方》)
7.治崩中下血:荷葉(燒研)半兩,蒲黃、黃芩各一兩。為末。每空心酒服三錢。(《綱目》)
8.治下痢赤白:荷葉燒研,每服二錢:紅痢蜜、白痢沙糖湯下。(《綱目》)
9.治產(chǎn)后血運,煩悶不識人?;蚩裱詠y語,氣欲絕:荷葉三片,蒲黃二兩,甘草二兩(炙微赤,銼)。上藥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五分,入生地黃汁一合,蜜半匙,更煎三,五沸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(《圣惠方》荷葉散)
10.治妊娠傷寒,大熱悶亂,燥渴,恐傷胎臟:卷荷葉嫩者(焙干)一兩,蚌粉花半兩。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入蜜少許,新汲水調(diào)下,食前服。(《三因方》罩胎散)
11.治脫肛不收:貼水荷葉,焙,研,酒服二錢,仍以荷葉盛末坐之。(《經(jīng)驗良方》)
12.治遍身風(fēng)宿:荷葉三十枚,石灰一斗,淋汁,合煮漬之,半日乃出,數(shù)日一作。(《圣惠方》)
13.治赤游火丹:新生荷葉,搗爛,入鹽涂之。(《摘元方》)
14.治黃水瘡:荷葉燒炭,研細末,香油調(diào)勻,敷患處,一日二次。(《單方驗方新醫(yī)療法選編》)
15.治腳脛生瘡,浸淫腿膝,膿水淋漓,熱痹癢痛:干荷葉四個,藁本二錢半。上細切,水二斗,煎至五升,去渣。溫?zé)岬盟?,淋渫,仍服大黃左經(jīng)湯。(《證治準(zhǔn)繩》荷葉藁本湯)
16.治漆瘡:荷葉(燥者)一斤。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。洗了,以貫眾末摻之,干則以油和涂。(《圣濟總錄》荷葉湯)
17.治撲打墜損,惡血攻心,悶亂疼痛:火干荷葉五斤。燒令煙盡,細研,食前以童子熱小便-小盞,調(diào)三錢匕,日三服。(《圣惠方》)
18.治斧傷瘡:荷葉燒研擦之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

中藥炮制

荷葉:噴水,稍潤,切絲,干燥。
荷葉炭:取凈荷葉,照煅炭法(通則0213)煅成炭。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(guān)論述

1. 孟詵:破血。
2.《本草通玄》:開胃消食,止血固精。
3.《本草再新》:清涼解暑,止渴生津,治瀉痢,解火熱。
4.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用于婦人慢性子宮炎,赤白帶下,男子遺精或夜尿證;又為解毒藥。
5.《本草拾遺》:主血脹腹痛,產(chǎn)后胞衣不下,酒煮服之;又主食野菌毒,水煮服之。
6.《日華子本草》:止渴,并產(chǎn)后口干,心肺燥,煩悶。
7.《日用本草》:治嘔血、吐血。
8.《滇南本草》: 上清頭目之風(fēng)熱,止眩暈,清痰,泄氣,止嘔,頭悶疼。
9.《品匯精要》:治食蟹中毒。
10.《綱目》:生發(fā)元氣,裨助脾胃,澀精濁,散瘀血,清水腫、癰腫,發(fā)痘瘡。治吐血、咯血、衄血、下血、溺血、血淋、崩中、產(chǎn)后惡血、損傷敗血。
11.《本草備要》;洗腎囊風(fēng)。
12.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春汁,治白濁,(煅)存性,治蓮瘡。
13.《綱目》:按聞人規(guī)《痘疹八十一論》云,痘瘡已出,復(fù)為風(fēng)寒外襲,則竅閉血凝,其點不長,或變黑色,此為倒黡,必身痛,四肢微厥,但溫肌散邪,則熱氣復(fù)行而斑自出也,宜紫背荷葉散治之。蓋荷葉能升發(fā)陽氣,散瘀血,留好血,僵蠶能解結(jié)滯之氣也,此藥易得而活人甚多,勝于人牙、龍腦也。又戴原禮《證治要訣》云,荷葉服之,令人瘦劣,單服可以消陽水浮腫之氣。
14.《醫(yī)林纂要》:荷葉,功略同于藕及蓮心,而多入肝分,平熱、去濕,以行清氣,以青入肝也。然苦澀之味,實以瀉心肝而清金固水,故能去瘀、保精、除妄熱、平氣血也。

傳說淵源

       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——玉姬。當(dāng)初看見人間雙雙對對,男耕女織,十分羨慕,因此動了凡心,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,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。西湖秀麗的風(fēng)光使玉姬流連忘返,忘情地在湖中嬉戲,到天亮也舍不得離開。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,并讓她“打入淤泥,永世不得再登南天”。從此,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,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。

原標(biāo)題:荷葉
詞條標(biāo)簽:,荷葉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(guān)論述相關(guān)論述
  •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