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        龍脷葉(中藥材)
        收藏
        0
        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        龍脷葉為大戟科植物龍脷葉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的干燥葉。夏、秋二季采收,曬干。產(chǎn)于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。

        • 中藥名稱龍脷葉

        • 中藥學(xué)名(拉丁名)SAUROPI FOLIUM

        • 別 名龍舌葉、龍味葉、牛耳葉

        • 所屬功效類 化痰止咳平喘藥

        • 大戟科

      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(chǎn)于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。

        來源

       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龍脷葉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的干燥葉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        分布產(chǎn)地

        產(chǎn)于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。

        入藥部位

        采收加工

        夏、秋二季采收,曬干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        藥材性狀

        本品呈團狀或長條狀皺縮,展平后呈長卵形、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表面黃褐色、黃綠色或綠褐色,長5-9cm,寬2.5-3.5cm。先端圓鈍稍內(nèi)凹而有小尖刺,基部楔形或稍圓,全緣或稍皺縮成波狀。下表面中脈腹背突出,基部偶見柔毛,側(cè)脈羽狀,5-6對,于近外緣處合成邊脈;葉柄短。氣微,味淡、微甘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        性味歸經(jīng)

        甘、淡,平。歸肺、胃經(jīng)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        藥材功效

        潤肺止咳,通便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        藥材主治

        用于肺燥咳嗽,咽痛失音,便秘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        用法用量

        9-15g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        貯藏保存

        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        藥材鑒別

        顯微鑒別:
        1.本品葉表面觀:上、下表皮細(xì)胞垂周壁波狀彎曲;氣孔平軸式,有的副衛(wèi)細(xì)胞大小懸殊。近主脈處有乳頭狀突起。
        2.粉末特征:本品粉末淡黃棕色。纖維細(xì)長,壁稍厚。草酸鈣簇晶散在或成群存在于柵欄組織細(xì)胞或海綿組織細(xì)胞中,直徑15-30μm。表皮細(xì)胞垂周壁波狀彎曲,含油滴。氣孔平軸式,有的副衛(wèi)細(xì)胞大小懸殊。螺紋導(dǎo)管、網(wǎng)紋導(dǎo)管及具緣紋孔導(dǎo)管,直徑40-140μm。
        理化鑒別:
        取本品粉末1g,加水飽和的正丁醇30ml,超聲處理30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龍脷葉對照藥材1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環(huán)己烷—乙酸乙酯(8:1.5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2%香草醛硫酸溶液,在105℃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        道地性

        非道地

        原標(biāo)題:龍脷葉
        詞條標(biāo)簽:龍脷葉

        • 來源來源
      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    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    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    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    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    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    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    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    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    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      • 道地性道地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