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頭花蓼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頭花蓼為蓼科植物頭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.-Ham. ex D. Don的干燥全草。春、夏、秋三季釆收,鮮用或晾干。產(chǎn)于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四川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頭花蓼

  • 中藥學(xué)名(拉丁名)HERBA POLYGONI CAPITATI

  • 別 名省訂草、紅巖花葉、雷公須

  •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

  • 蓼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(chǎn)于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四川等地。

來源

本品為蓼科植物頭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.-Ham. ex D. Don的干燥全草。(《湖南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本品為蓼科植物頭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anan.–Hamilton ex D.Don的干燥全草或地上部分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產(chǎn)于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四川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全草

采收加工

春、夏、秋三季釆收,鮮用或晾干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藥材性狀

為中段。莖圓柱形,紅褐色,節(jié)處略膨大并著生柔毛,切面中空。葉多皺縮,完整葉片展開后呈橢圓形,寬1-2cm,先端鈍尖,基部楔形;全緣,具紅色緣毛,上表面綠色,常有人字形紅暈,下表面綠色帶紫紅色,兩面均被褐色疏柔毛;葉柄短或近無柄,基部有草質(zhì)耳狀片;托葉鞘筒狀,膜質(zhì)。花序頭狀,花被5裂,雄蕊8。瘦果卵形,3棱,黑色。氣微,味微苦、澀。(《湖南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本品莖呈圓柱形,紅褐色,節(jié)處略膨大并著生柔毛,斷面中空。葉互生,多皺縮,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橢圓形,長1.5-5cm,寬1-2cm,先端鈍尖,基部楔形;全緣,具紅色緣毛,上表面綠色,常有人字形紅暈,下表面綠色帶紫紅色,兩面均被褐色疏柔毛。葉柄短或近無柄,基部有草質(zhì)耳狀片;托葉鞘筒狀,膜質(zhì),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被5裂,雄蕊8。瘦果卵形,具3棱,黑色。氣微,味微苦、澀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苦、辛,涼。歸腎、膀胱經(jīng)。(《湖南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苦、辛,涼。歸腎、膀胱經(jīng)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藥材功效

清熱利濕,解毒散瘀,利尿通淋。(《湖南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清熱利濕,解毒散瘀,利尿通淋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痢疾,腎盂腎炎,膀胱炎,尿路結(jié)石,盆腔炎,前列腺炎,風(fēng)濕痛,跌打損傷,瘡瘍濕疹。(《湖南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用于痢疾,腎盂腎炎,膀胱炎,尿路結(jié)石,盆腔炎,前列腺炎,風(fēng)濕痛,跌打損傷,瘡瘍濕疹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用法用量

15-30g,水煎服。外用適量,搗爛敷或煎水洗。(《湖南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15-30g。外用適量,搗爛敷或煎水洗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用藥禁忌

無實(shí)熱者忌用。(《湖南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無實(shí)熱者忌用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貯藏保存

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(《湖南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藥材鑒別

取本品粉末2g,加水30ml,加熱煮沸30分鐘,趁熱濾過,濾液蒸干,殘?jiān)颖?0ml,加熱回流1小時(shí),濾過,濾液揮干,殘?jiān)蛹状?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頭花蓼對照藥材2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《中國藥典》附錄Ⅵ B)試驗(yàn)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,分別點(diǎn)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石油醚(60~90℃)-乙酸乙酯-甲酸(30∶40∶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三氯化鐵試液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(diǎn)。(《湖南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9年版》)

中藥配伍

①治風(fēng)濕痛:石莽草煎水蒸洗。(《廣西中藥志》)
②治痢疾:石莽草二兩,水煎,日分二次服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③治血尿、膀胱炎:鮮太陽草一兩,水煎服。若血止仍尿痛則加背蛇粉一分五厘,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④治瘡瘍、麻風(fēng)潰爛:石莽草一斤,九里明五兩,爬山虎五兩,桉樹葉五兩。水煎成膏,加梅片二錢攪勻。涂患處,每日一次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⑤治腎盂腎炎,尿道結(jié)石,跌打損傷:頭花蓼五錢至一兩,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
⑥治跌打瘀腫:石莽草打爛,酒炒外敷。(《廣西中藥志》)
⑦治尿布疹、黃水瘡:鮮太陽草煎水,洗患處。(《文山中草藥》)
⑧治爛瘡:石莽草、爬山虎、九里明各適量,水煎,洗患處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
中藥炮制

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切中段,干燥,篩去灰屑。(《湖南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藥理作用

1.抗感染作用  本品醚提取部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,醇提取部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。本品水提取物0.9g/(kg .d)和0.6g/(kg.d)灌胃,連續(xù)7天,能明顯降低大腸桿菌所致大鼠腎盂腎炎模型尿中的白細(xì)胞和紅細(xì)胞;3.6g/kg和1.8g/kg灌胃,每日3次。連續(xù)3天,能明顯降低大腸桿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;0.9g/kg,0.6g/kg和0.3g/kg,灌胃1次,其藥后大鼠尿液在試管內(nèi)對大腸桿菌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。
2.解熱作用  本品水提取物0.45g/kg灌胃,不能降低正常家兔體溫,但能明顯降低靜注傷寒、副傷寒桿菌所致發(fā)熱家兔的體溫。
3.其他作用  本品水提取物0.45g/kg和0.3g/kg給家兔灌胃,0.9g/kg和0.6g/kg給大鼠灌胃,均無利尿作用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(guān)論述

1.《廣西中藥志》:祛風(fēng)濕,散瘀止痛。治風(fēng)濕,跌打。
2.《廣西中草藥》:解毒消炎。治痢疾,皮膚潰瘍,無名腫毒。
3.《云南中草藥》:清熱利尿,通淋。

原標(biāo)題:頭花蓼
詞條標(biāo)簽:頭花蓼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(guān)論述相關(guān)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