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中藥傳說 >正文

風寒感冒用桂枝

信息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4/10/10
摘要:相傳清代浙江有一戶姓倪的富戶,一天,他的小妾生病。名醫(yī)金慎之診察之后,認為病人所患為傷寒。于是用了醫(yī)圣張仲景的名方“桂枝湯?!庇捎诓∪梭w質較弱,金大夫特意只用了桂枝5分( ...

 

 

    相傳清代浙江有一戶姓倪的富戶,一天,他的小妾生病。名醫(yī)金慎之診察之后,認為病人所患為傷寒。于是用了醫(yī)圣張仲景的名方“桂枝湯?!庇捎诓∪梭w質較弱,金大夫特意只用了桂枝5分(約1.5克)。病家拿了藥方到一家名叫“三益堂”的藥店抓藥,誰知藥店柜上新來了一個伙計,他竟然把桂枝的量抓成了5錢(約15克)。病人服了取回煎好的藥后,次日就一命歸西了。倪家懷疑是大夫開錯了藥,于是把金大夫告上了縣衙。經過查對藥方和藥渣,才發(fā)現是桂枝的藥量出了致命的錯誤,金大夫才得以雪洗冤屈。為了警示后人,縣官還命三益堂藥店在死者的墓旁建立了一座“桂枝亭?!?桂枝和肉桂雖是同根生,都是來于同一“家族”的兩種不同藥材。但在中藥里,由于各自的藥用部位不同,其性味功能主治與臨床應用也不盡相同,相互不可替代。肉桂可溫中補陽,而桂枝則發(fā)汗解肌。 桂枝,又名川桂枝、玉桂枝、牡桂枝,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。味辛、甘,性溫。發(fā)汗解肌,溫通經脈。多用于風寒感冒,身熱頭痛,惡寒怕風等癥。桂枝無論用于外感熱病或其它雜病,其功效全在一個“和”字,和表里、和營衛(wèi)、和肌腠、和血脈,從而使機體氣血升降和陰陽平衡。此外,桂枝還能助陽化氣,用于脾陽不運,痰飲內停,背寒脅脹,小便不利。有很好的溫經止痛作用,用于風 寒濕痹,肩背肢節(jié)酸痛,胃寒腹痛,婦女血寒瘀滯,月經不調,經閉腹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