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中藥傳說 >正文

三國兩晉南北朝針灸學

信息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4/5/30
摘要:魏晉南北朝時期,針灸科取得了顯著進展,主要表現(xiàn)在針灸學科的確立。 針灸學科確立的顯著標志,是針灸學大師皇甫謐根據(jù)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與《明堂孔穴針灸治要》三書,參考 ...

 

 

    魏晉南北朝時期,針灸科取得了顯著進展,主要表現(xiàn)在針灸學科的確立。

    針灸學科確立的顯著標志,是針灸學大師皇甫謐根據(jù)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與《明堂孔穴針灸治要》三書,參考《難考《難經(jīng)》等古代醫(yī)學文獻,總結(jié)了春秋戰(zhàn)國以來針灸學的經(jīng)驗與成就,撰成《黃帝針灸甲乙經(jīng)》十二卷,一百二十八篇,集針灸學之大成,為中國現(xiàn)存最早的全面系統(tǒng)的針灸學專著,為我國針灸學的發(fā)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
    這一時期的針灸學,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:

   (一)針刺治療的成就

    1.發(fā)展腧穴理論:皇甫謐《甲乙經(jīng)》在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130多個穴和《脈經(jīng)》基礎上,對十四經(jīng)穴,作了全面系統(tǒng)的歸納整理,增加到349個,將每個穴位的別名、部位、取法、何經(jīng)所會,針刺深度、留針時間,禁針穴誤刺后甲等,皆具體載述。穴位排列的次序,按頭、面、耳、頸、肩、背、胸、腹、手三陰三陽、足三陰三陽經(jīng),由四肢至頭面、軀干、依次向上向心排列;雖還沒有完全與十四經(jīng)結(jié)合起來,但卻為腧穴經(jīng)絡相結(jié)合,開辟了新途徑。

     《甲乙經(jīng)》記述有別名的穴位70多個,都形象而準確地概括了穴位的位置與功用的特點。

     《甲乙經(jīng)》對349個穴位的位置與取穴方法,都有具體準確的記敘,有的根據(jù)患者口腔活動取穴,有的根據(jù)患者體表靜脈分布取穴等,對提高穴位定位的準確率,具有重要意義。

    《甲乙經(jīng)》載有80多個會穴,后世極少增減。這些會穴,大多分布于頭面軀干部,如大椎為三陽經(jīng)與餐脈之會,不但能治督脈本經(jīng)“脊強反折”等病證,且能治療所有三陽各經(jīng)的病證,其交會穴理論,不僅為后世考察和確定穴位提供了依據(jù),對擴大穴位的主治范圍,亦有重要意義。

      2.針刺操作方法進步:《甲乙經(jīng)》對每個穴位的針刺深度,都作了說明、規(guī)定。對200個常用穴位留針時間,亦作了說明和規(guī)定。對誤刺禁針穴位所能造成的后果,作了具體闡述,對禁針穴誤刺所生后果,已有具體分析。

 

    (二)灸法的成就

    魏晉南北朝時期,灸治療發(fā)展迅速,成就顯著。其中,以葛洪《肘后備急方》和陳延之《小品方》較為突出。

    在葛洪前,王叔和首倡灸治療,其所著《脈經(jīng)》,即提出“灸百壯”之說。

    皇甫謐對灸治療的發(fā)展,亦作出評著貢獻?!都滓医?jīng)》對施灸壯數(shù),一般每次為3~5壯,其中,頭、面、頸、肩、背等處,多為灸3壯;腦、腋、腹部,多為灸5壯;最少者為井穴,只灸1壯;最多者為大椎穴等,灸9壯;個別穴位如環(huán)跳等,灸50壯?!都滓医?jīng)》還提出禁灸穴位,并指出誤灸的不良后果。

    葛洪倡導以針灸救治急證,為其突出特色。《肘后方》共收錄針灸處方109首,其中,灸外方99首,廣泛應用于內(nèi)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等科,三十多種病證,其對灸作用、效果、操作、技巧、忌宜等,都作了全面的闡述其主要成就,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點:

     (一)急證用灸:《肘后方》提出以灸法救治卒中、惡死、昏厥、寒濕、霍亂、吐瀉、癰疽、狂犬咬傷、蝎螫等卒發(fā)急證。甲穴較少,記憶方便,施灸方便。

     (二)以灸補陰:《肘后方》以一壯、三壯、五壯、七壯為基數(shù)。然后以七為倍數(shù)加壯,為二七壯、三七壯、四七壯等,以七為陽數(shù)的代表,加倍翻番。其先陽后陰,從陰到陽,以陽治陰等灸治療原則,亦無不體現(xiàn)了其以補陽為主的學術見解。

     (三)灸不固定用艾,灸亦可隔物:《肘后方》為便于急救,除應用艾灸外,在倉卒無艾時,亦用竹茹、黃蠟、紙屑等為代用品。其中,竹茹、黃蠟,既有艾炷的溫熨作用,又有艾炷所沒有的清熱開竅,通經(jīng)活絡等特點,所以,它們是艾炷的理想的代用品?!吨夂蠓健愤€以隔蒜、隔鹽、隔面、隔瓦甄等施灸為灸治療的多樣化發(fā)展,開辟了新途徑,成為隔物灸的最早文獻。

葛洪以上建樹,對后世灸治療的發(fā)展,影響極大。

     繼葛洪之后,陳延之《小品方》重視灸,并靈活應用,他認為灸具有簡便易行、應用范圍廣泛、效果良好等優(yōu)點。

    《小品方》認為,只有恰當?shù)卣莆栈鹆浚拍苁够饸庋刂?jīng)絡達到病變部位?;鹆窟^大,易燃傷機體;火量過小,火氣不能抵達病變部位,不易發(fā)揮治療效果。對用灸壯數(shù),中有一般要求,但主張就根據(jù)地域、氣候、體質(zhì)的不同,分別對待。其用灸壯數(shù),多至100,少僅14,即同一種病,也有100壯、50壯、隨年壯,或一日三次用灸的區(qū)別。取穴特點是少而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