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文化 > 老字號沿革 > 正文

積蔭堂 (1821年)

李文光是清時秀才,懂醫(yī)術(shù),于清道光年間(1821年——1850年),在荊門古城平泰門外板橋頭開設(shè)“積蔭堂”小藥店,偶得一秘方,精心研制成功,靠全家人手工操作,自產(chǎn)自銷荊門州上清丸。上清丸以雙柏樹為標記,是因為李氏藥店院內(nèi)有一株用扁柏嫁接刺柏得雙枝柏樹,人稱鴛鴦柏樹,樹旁有一口秀井,水質(zhì)純清,終年不竭。上清丸就是取此水熬制而成。藥丸清上火,如牙痛、眼赤、舌燥、咽疼等有特效。銷往京、津、滬、豫、晉、陜、川、湘、桂、粵和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英、美、日等國家和地區(qū)。史料記載,民國九年(1920年)住荊門福音堂的美國傳教士約牧師·羅修道(女)向李氏訂購上清丸,用特制白鐵盒盛裝帶回美國。

中文名 積蔭堂 創(chuàng)始人 李文光
創(chuàng)新地點 湖北省 創(chuàng)立時間 1821年

品牌歷史

民國十八年(1929年)《湖北建設(shè)概況》記載,李氏上清丸送湖北省區(qū)第一次國貨展覽會上參展,在二百余種參展品中,被審查評定為最高級別的“特等”。后來,積蔭堂改名“荊門老積蔭堂上清丸聯(lián)營處”,1958年5月與荊門縣藥材經(jīng)理部公私合營,定名“公私合營荊門老積蔭堂上清丸制藥廠”。


主打產(chǎn)品

李氏上清丸由兒茶、麝香、薄荷、黃蓮、荊芥、桔梗、山豆根、甘草、冰片、月石等十幾味中藥組成。在我國中藥藥典記載中,上清丸的功效有“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”之功,主治“頭暈頭痛、偏正頭痛、耳鳴耳聾、眼睛暴赤、眩爛流淚、口舌咽喉生瘡腫爛、牙齦腫爛、牙齒脈痛、鼻內(nèi)腫塞、鼻中生瘡、風(fēng)熱咳嗽、傷風(fēng)中暑、口渴唇焦、小便短赤等癥狀。

原標題:積蔭堂
上一篇:筋骨堂下一篇:群星藥業(y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