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源】《中國藥典》2015年版1548、1549頁。
【處方】射干100g、梔子100g、熟大黃25g、薄荷100g、玄參100g、防風100g、甘草150g、連翹100g、黃芩100g、炒牛蒡子100g、天花粉100g、荊芥穗100g、桔梗200g。
【制法】以上十三味,粉碎成細粉,過篩,混勻,用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
【性狀】本品為淺棕色至棕色的水丸;味微苦。
【藥性分析】方中黃芩清熱解毒,消腫利咽,為君藥。射干清熱利咽;連翹疏散風熱,清熱解毒,散結消腫;梔子清熱瀉火,涼血解毒;熟大黃瀉熱通便,涼血解毒;防風、荊芥穗、薄荷、牛蒡子疏風散熱,解毒利咽;天花粉清熱瀉火,生津潤燥;玄參養(yǎng)陰清熱,解毒散結利咽,共為臣藥。桔梗開宣肺氣,化痰利咽,為佐藥。甘草調和藥性,為使藥。諸藥合用,共奏清熱利咽,消腫止痛之功。
【功效】清熱利咽,消腫止痛。
【主治】用于外感風邪、臟腑積熱所致的咽部紅腫、咽痛、面紅腮腫、痰涎壅盛、胸膈不利、口苦舌干、大便秘結、小便黃赤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口服?!?g,一日2次。
【注意】忌食辛辣、油膩、厚味食物。
【規(guī)格】每100粒重6g。
【貯藏】密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