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石楠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。

石楠葉為薔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.的干燥葉。全年可采,扎成小把,干燥。主產浙江、江蘇。

植物名石楠

拼音ShiNan

學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.

別名鑿木、筆樹、石眼樹、將軍梨、石楠柴、石綱、鑿角、山官木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原始花被亞綱

薔薇目

亞目薔薇亞目

薔薇科

亞科蘋果亞科

石楠屬

常綠石楠組

齒葉系

植物形態(tài)

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4-6米,有時可達12米;枝褐灰色,無毛;冬芽卵形,鱗片褐色,無毛。葉片革質,長橢圓形、長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9-22厘米,寬3-6.5厘米,先端尾尖,基部圓形或寬楔形,邊緣有疏生具腺細鋸齒,近基部全緣,上面光亮,幼時中脈有絨毛,成熟后兩面皆無毛,中脈顯著,側脈25-30對;葉柄粗壯,長2-4厘米,幼時有絨毛,以后無毛。復傘房花序頂生,直徑10-16厘米;總花梗和花梗無毛,花梗長3-5毫米;花密生,直徑6-8毫米;萼筒杯狀,長約1毫米,無毛;萼片闊三角形,長約1毫米,先端急尖,無毛;花瓣白色,近圓形,直徑3-4毫米,內外兩面皆無毛;雄蕊20,外輪較花瓣長,內輪較花瓣短,花藥帶紫色;花柱2,有時為3,基部合生,柱頭頭狀,子房頂端有柔毛。果實球形,直徑5-6毫米,紅色,后成褐紫色,有1粒種子;種子卵形,長2毫米,棕色,平滑?;ㄆ?-5月,果期10月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陜西、甘肅、河南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。生于雜木林中,海拔1000-2500米。日本、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主要價植

葉和根供藥用為強壯劑、利尿劑,有鎮(zhèn)靜解熱等作用;又可作土農藥防治蚜蟲,并對馬鈴薯病菌孢子發(fā)芽有抑制作用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題:石楠
詞條標簽:石楠,石楠葉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
  •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