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蒙山萵苣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。

苦芺為菊科植物蒙山萵苣Lactuca tatarica (L.) C. A. Mey.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挖,除凈泥土,曬干。產于東北、華北及西北等地。

植物名蒙山萵苣

拼音MengShanWoJu

學名Lactuca tatarica (L.) C. A. Mey.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合瓣花亞綱

桔梗目

菊科

植物形態(tài)

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莖分枝。葉互生;下部葉長圓形,灰綠色,基部收窄,半抱莖,羽狀或倒向羽狀深裂或淺裂,質厚,稍肉質;莖中部葉與下部葉同形,但披針形或狹披針形,不分裂,全緣;上部葉全緣,抱莖;有時全部葉全緣而不分裂。頭狀花序多數,有20個小花,在莖枝頂端排成開展圓錐狀花序;舌狀花紫色或淡紫色。瘦果長圓狀條形,秒壓扁或不扁,灰色至黑色,無邊緣或有不明顯的狹窄邊緣,有5-7條縱肋,果頸漸窄,較長,灰白色,冠毛白色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生境分布

生粘土或砂質土壤上,常風于河邊、湖邊。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西北等地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原標題:蒙山萵苣
詞條標簽:蒙山萵苣,苦芺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