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石決明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石決明為鮑科動物雜色鮑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、皺紋盤鮑Haliotis discus hannaz Ino、羊鮑Haliotis ovina Gmelin、澳洲鮑Haliotis ruber (Leach)、耳鮑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鮑Haliotis laevigata (Donovan)的貝殼。夏、秋二季捕撈,去肉,洗凈,干燥。主產(chǎn)廣東、福建、臺灣、遼寧、山東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石決明

  • 中藥學(xué)名(拉丁名)HALIOTIDIS CONCHA

  • 別 名鰒魚甲、千里光、真海決

  • 所屬功效類 平肝息風(fēng)藥

  • 動物藥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主產(chǎn)廣東、福建、臺灣、遼寧

來源

本品為鮑科動物雜色鮑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、皺紋盤鮑Haliotis discus hannaz Ino、羊鮑Haliotis ovina Gmelin、澳洲鮑Haliotis ruber (Leach)、耳鮑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鮑Haliotis laevigata (Donovan)的貝殼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主產(chǎn)廣東、福建、臺灣、遼寧、山東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動物

采收加工

夏、秋二季捕撈,去肉,洗凈,干燥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性狀

雜色鮑:呈長卵圓形,內(nèi)面觀略呈耳形,長7-9cm,寬5-6cm,高約2cm。表面暗紅色,有多數(shù)不規(guī)則的螺肋和細密生長線,螺旋部小,體螺部大,從螺旋部頂處開始向右排列有20余個疣狀突起,末端6-9個開孔,孔口與殼面平。內(nèi)面光滑,具珍珠樣彩色光澤。殼較厚,質(zhì)堅硬,不易破碎。氣微,味微咸。
皺紋盤鮑:呈長橢圓形,長8-12cm,寬6-8cm,高2-3cm。表面灰棕色,有多數(shù)粗糙而不規(guī)則的皺紋,生長線明顯,常有苔蘚類或石灰蟲等附著物,末端4-5個開孔,孔口突出殼面,殼較薄。
羊鮑:近圓形,長4-8cm,寬2.5-6cm,高0.8-2cm。殼頂位于近中部而高于殼面,螺旋部與體螺部各占1/2,從螺旋部邊緣有2行整齊的突起,尤以上部較為明顯,末端4~5個開孔,呈管狀。
澳洲鮑:呈扁平卵圓形,長13-17cm,寬11-14cm,高3.5-6cm。表面磚紅色,螺旋部約為殼面的1/2,螺肋和生長線呈波狀隆起,疣狀突起30余個,末端7-9個開孔,孔口突出殼面。
耳鮑:狹長,略扭曲,呈耳狀,長5-8cm,寬2.5-3.5cm,高約1cm。表面光滑,具翠綠色、紫色及褐色等多種顏色形成的斑紋,螺旋部小,體螺部大,末端5-7個開孔,孔口與殼平,多為橢圓形,殼薄,質(zhì)較脆。
白鮑:呈卵圓形,長11-14cm,寬8.5-11cm,高3-6.5cm。表面磚紅色,光滑,殼頂高于殼面,生長線頗為明顯,螺旋部約為殼面的1/3,疣狀突起30余個,末端9個開孔,孔口與殼平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咸,寒。歸肝經(jīng)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功效

平肝潛陽,清肝明目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頭痛眩暈,目赤翳障,視物昏花,青盲雀目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用法用量

6-20g,先煎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用藥禁忌

脾胃虛寒者慎服,消化不良、胃酸缺乏者禁服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
貯藏保存

置干燥處。(《中國藥典2015》)

中藥配伍

①治風(fēng)毒氣攻入頭,眼昏暗及頭目不利:石決明、羌活(去蘆頭)、草決明、菊花各一兩,甘草(炙銼)半兩。上五味,搗羅為散,每服二錢匕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和滓,食后臨臥溫服。(《圣濟總錄》石決明散)
②治眩暈:石決明八錢,菊花四錢,枸杞子四錢,桑葉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山東中草藥手冊》)
③治目生白翳:石決明六錢,元明粉二錢,大黃一錢五分,菊花三錢,蟬蛻三錢,白蒺藜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山東中草藥手冊》)
④治眼生丁翳,根腳極厚,經(jīng)久不差:石決明三分(搗碎細研,水飛過),烏賊魚骨半兩,龍腦一錢,真珠末三分,琥珀三分。同研令細,每以銅箸取如大豆大,日三度點之。(《圣惠方》石決明散)
⑤治眼生外障:石決明(火煅)、薄荷葉各一兩,蒺藜子(炒去刺)、荊芥穗各二兩,人參半兩(蜜炙)。上于地上出火毒,研為末。食后,砂糖冷水調(diào)服。(《經(jīng)驗良方》石決明散)
⑥治青盲雀目:石決明一兩(燒過存性),蒼術(shù)三兩(去皮)。為末,每服三錢,以豬肝披開,入藥末在內(nèi)扎定,砂罐煮熟,以氣熏目,待冷食肝飲汁。(《眼科龍木論》)
⑦治怕日羞明:千里光、海金砂、甘草、菊花等分。上細切,每服八錢,水一盅半,煎至一盅,去渣,食后溫服。(《眼科龍木論》千里光湯)
⑧治小腸五淋:石決明去粗皮,搗研細。上件藥,如有軟硬物淋,即添朽木細末,熱水調(diào)下二錢匕。(《勝金方》)
⑨治鎖喉風(fēng):石決明火燒醋炙三次,研細末,用米醋調(diào),鵝羽蘸擦喉內(nèi),吐痰效。(《本草匯言》)
⑩治外傷出血:石決明適量,煅制成疏松細粉,過篩。將傷口洗凈,撒上藥粉,緊緊壓迫即可。(內(nèi)蒙古《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資料選編》)

中藥炮制

石決明: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干燥,碾碎。
煅石決明:取凈石決明,照明煅法(通則0213)煅至酥脆。

道地性

海藥、 廣藥

相關(guān)論述

1.《別錄》:主目障翳痛,青盲。
2.《海藥本草》:主青盲內(nèi)障,肝肺風(fēng)熱,骨蒸勞極。
3.《綱目》:通五淋。
4.《本草從新》:愈瘍疽。
5.《本草求原》:軟堅,滋腎,治痔漏。
6.《山東中草藥手冊》:鎮(zhèn)肝、明目,治眩暈。
7.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石決明,乃足厥陰經(jīng)藥也。足厥陰開竅于目,目得血而能視,血虛有熱,則青盲亦痛障翳生焉。咸寒入血除熱,所以能主諸目疾也。
8.《要藥分劑》:石決明大補肝陰,肝經(jīng)不足者,斷不可少。
9.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:石決明味微咸,性微涼,為涼肝鎮(zhèn)肝之要藥。肝開竅于目,是以其性善明目。研細水飛作敷藥,能治目外障;作丸、散內(nèi)服,能消目內(nèi)障。為其能涼肝,兼能鎮(zhèn)肝,故善治腦中充血作疼作眩暈,因此證多系肝氣、肝火挾血上沖也。

原標(biāo)題:石決明
詞條標(biāo)簽: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(guān)論述相關(guān)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