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栗葉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栗葉為殼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的葉。夏、秋季采集,多鮮用。產(chǎn)于江蘇、云南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栗葉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Folium Castaneae Mollissimae

  • 別 名

  •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

  • 殼斗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、產(chǎn)于江蘇、云南等地。

來源

本品為殼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的葉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產(chǎn)于江蘇、云南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采收加工

夏、秋季采集,多鮮用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性狀

葉片薄革質(zhì),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,長8-15cm,寬5.5-7cm,先端尖尾狀,基部楔形或兩側(cè)不相等,邊緣具疏鋸齒,齒端為內(nèi)彎的刺毛狀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,羽狀側(cè)脈10-17對,中脈有毛,下面淡綠色,有白色絨毛;葉柄短,有長毛和短絨毛。氣微,味微澀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味微甘,性平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功效

清肺止咳,解毒消腫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藥材主治

主治百日咳,肺結(jié)核,咽喉腫痛,腫毒,漆瘡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用法用量

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煎湯洗;或燒存性研末敷。(《中華本草》)

中藥配伍

①防治百日咳:栗葉9-15g。水煎服。
②治漆瘡:鮮栗葉適量。煎水外洗。(1-2方出自《廣西中草藥》)

相關論述

1.《廣西中草藥》:“味微甘,性平。”
2.《福建藥物志》:“淡,平。”
3.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喉疔火毒?!?/span>
4.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“為收斂劑,外用涂漆瘡?!?/span>
5.《廣西中草藥》:“驅(qū)風止癢,止咳?!?/span>
6.《福建藥物志》:“祛風化痰,散熱消腫,鎮(zhèn)吐破積。治咳嗽,百日咳。”
7.《四川中藥志》1982年版:“治咽喉腫痛?!?/span>

原標題:栗葉
詞條標簽:板栗,栗葉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