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北寒水石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北寒水石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紅石膏,主含含水硫酸鈣(CaSO4?2H2O)。采挖后,除去泥沙及雜石。主產于遼寧、吉林、河北、甘肅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北寒水石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GYPSUM RUBRUM

  • 別 名寒水石

  •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

  • 礦物藥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主產于遼寧、吉林、河北、甘肅等地

來源

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紅石膏,主含含水硫酸鈣(CaSO4?2H2O)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
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紅石膏,主含含水硫酸鈣(CaSO4·2H2O)。 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分布產地

主產于遼寧、吉林、河北、甘肅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礦物

采收加工

采挖后,除去泥沙及雜石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采挖后,除去泥沙及雜石。 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藥材性狀

為不規(guī)則碎塊,淡紅色,有的為白色、條痕白色。表面凹凸不平,略有光澤,質較硬,易碎斷,斷面纖維狀,色較深,粉紅色。氣微,味淡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
本品呈不規(guī)則的扁平塊狀,大小不等,厚0.5-1.5cm。粉紅色,微有光澤。表面凹凸不平。質硬而脆,斷面具縱紋理,狀如纖維。氣微,味淡。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性味歸經

辛、咸,寒。歸心、胃、腎經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
辛、咸、寒。歸心、胃、腎經。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藥材功效

清熱降火,利竅,消腫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
清熱降火,利竅,消腫。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時行熱病,積熱煩渴,吐瀉,水腫,尿閉,齒衄,丹毒,燙傷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
用于時行熱病,積熱煩渴、吐瀉、水腫、尿閉、齒衄、丹毒,燙傷。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用法用量

9-15g。外用適量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
9-15g。外用適量,研細粉調敷患處。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用藥禁忌

脾胃虛寒者慎用。(《湖南省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0年版》)

貯藏保存

置干燥處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
置干燥處。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藥材鑒別

(1)取本品一小塊(約2g),置具有小孔軟木塞的試管內,灼燒,管壁有水生成,本品變?yōu)椴煌该黧w。
(2)取本品粉末約0.2g,加稀鹽酸10ml,加熱使溶解,溶液顯鈣鹽與硫酸鹽的鑒別反應。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中藥炮制

北寒水石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,打碎。

煅北寒水石:凈寒水石燒煅紅透,取出,放涼,粉碎。(《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(guī)范2012年版》)

北寒水石:除去雜質,洗凈,干燥,搗碎。
煅北寒水石:取凈北寒水石,照明煅法煅至紅透,搗碎。(《衛(wèi)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原標題:北寒水石
詞條標簽: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