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烏藥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烏藥為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 (Sims) Kosterm的干燥塊根。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細根,洗凈,趁鮮切片,曬干,或直接曬干。主產于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烏藥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LINDERAE RADIX

  • 別 名旁其、天臺烏藥、鳑魮

  • 所屬功效類理氣藥

  • 樟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主產于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廣東

來源

本品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 (Sims) Kosterm的干燥塊根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分布產地

主產于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根及根莖

采收加工

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細根,洗凈,趁鮮切片,曬干,或直接曬干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多呈紡錘狀,略彎曲,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,長6-15cm,直徑1-3cm。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,有縱皺紋及稀疏的細根痕。質堅硬。切片厚0.2-2mm,切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射線放射狀,可見年輪環(huán)紋,中心顏色較深。氣香,味微苦、辛,有清涼感。質老、不呈紡錘狀的直根,不可供藥用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性味歸經

辛,溫。歸肺、脾、腎、膀胱經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功效

行氣止痛,溫腎散寒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寒凝氣滯,胸腹脹痛,氣逆喘急,膀胱虛冷,遺尿尿頻,疝氣疼痛,經寒腹痛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用法用量

6-10g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用藥禁忌

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;孕婦及體虛者慎服。(《中藥大辭典》)

貯藏保存

置陰涼干燥處,防蛀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藥材鑒別

顯微鑒別:
本品粉末黃白色。淀粉粒甚多,單粒類球形、長圓形或卵圓形,直徑4-39μn,臍點叉狀、人字狀或裂縫狀;復粒由2-4分粒組成。木纖維淡黃色,多成束,直徑20-30μm,壁厚約5μm,有單紋孔,胞腔含淀粉粒。韌皮纖維近無色,長梭形,多單個散在,直徑15-17μm,壁極厚,孔溝不明顯。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至68μm,具緣紋孔排列緊密。木射線細胞壁稍增厚,紋孔較密。油細胞長圓形,含棕色分泌物。
理化鑒別:
取本品粉末1g,加石油醚(30-60℃)30ml,放置30分鐘,超聲處理(保持水溫低于30℃)10分鐘,濾過,濾液揮干,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烏藥對照藥材1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再取烏藥醚內酯對照品,用乙酸乙酯溶解,制成每1ml含0.75mg的溶液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通則0502)試驗,吸取供試品溶液4μl、對照藥材溶液4μl、對照品溶液3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,以甲苯一乙酸乙酯(15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噴以1%香草醛硫酸溶液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中藥配伍

1.治風氣攻疰四肢,骨節(jié)疼痛,遍身頑麻,頭目旋暈;癱瘓,語言蹇澀,筋脈拘攣;腳氣步履艱難,腳膝軟弱;婦人血風,老人冷氣,上攻胸臆,兩脅刺痛,心腹膨脹,吐瀉腸嗚:麻黃(去根、節(jié))、陳皮(去瓤)、烏藥(去木)各二兩,白僵蠶(去絲、嘴,炒)、川芎、枳殼(麩炒)、甘草(炒)、白芷、桔梗各一兩,干姜(炮)半兩。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至七分,溫服。(《局方》烏藥順氣散)
2.治冷氣、血氣、肥氣、息賁氣、伏梁氣、奔豚氣,搶心切痛,冷汗,喘息欲絕:天臺烏藥(小者,酒浸一夜,炒)、茴香(炒)、青橘皮(去白,炒)、良姜(炒)。等分為末,溫酒、童便調下。(《衛(wèi)生家寶方》)
3.治心腹氣痛:烏藥,水磨濃汁一盞,入橘皮一片,蘇一葉,煎服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
4.治脹滿痞塞,七情憂思所致:天臺烏藥、香附、沉香、砂仁、橘紅、半夏,為末。每服二錢,燈心湯調。(《亦水玄珠》烏藥順氣散)
5.治渾身脹痛,氣血凝滯者:香附(鹽、酒、便、醋四分制之)、烏藥,共細末,酒下四、五分。(《慎齋遺書》香附散)
6.治七情傷感,上氣喘息,妨悶不食:人參、檳榔、沉香、天臺烏藥。上藥各濃磨水,和作七分盞,煎三、五沸,放溫服。(《濟生方》四磨湯)
7.治氣厥頭痛,婦人氣盛頭痛及產后頭痛:川芎藭、天臺烏藥等分,為末。每服二錢,蔥、茶調下。(《綱目》)
8.治產后逆氣,食滯脹痛:陳皮、藿香、枳殼各錢半,厚樸一錢,澤瀉、烏藥、香附各二錢,木香七分至一錢,煎服。(《沈氏尊生書》排氣飲)
9.治胎前產后血氣不和,腹脹痛:烏藥、香附、當歸、川芎(俱酒炒)各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切要》)
10.治產后腹痛:天臺烏藥、杜當歸,為末,豆淋酒調下。(《朱氏集驗醫(yī)方》烏藥散)
11.治小腸疝氣烏藥一兩,升麻八錢。水二鐘,煎一鐘,露一宿,空心熱服。(《孫天仁集效方》)
12.治干濕腳氣烏藥一兩,蒔蘿一分(二味炒令黃色)。同為末,溫酒下二錢。若是干腳氣,用苦楝子一個,柏漿水一升,煎至五合,調下。(《博濟方》烏藥散)
13.治腳氣掣痛,初發(fā)時:土烏藥,不犯鐵器,布揩去土,瓷瓦刮屑,好酒浸一宿,次早空心溫服,溏泄即愈,入麝少許尤佳,痛入腹者,以烏藥同雞子,瓦罐中水煮一日,去雞子,切片蘸食,以湯送下。(《永類鈐力》)
14.治腎經虛寒,小便滑數(shù)及白濁等疾:天臺烏藥(細銼)、益智子(大者,去皮,炒)。上等分,為末,別用山藥炒黃為末,打糊丸,如梧桐子大,曝干。每服五十丸,嚼茴香數(shù)十粒,鹽湯或鹽酒下。(《魏氏家藏方》固真丹,即《婦人良方》縮泉丸)
15.治小兒慢驚,昏沉或搐:烏藥磨水灌之。(《濟急仙方》)
16.治小兒疳積:天臺烏藥、雞內金、五谷蟲各等分,加入青黛%5(例如臺烏藥凈末用一兩,青黛用五分)。共研細末,和勻。每晨空腹用溫開水送服一至三錢,連服一月。(《浙江中醫(yī)雜志》烏金散。12:32(560),1958)
17.治瀉血,血?。簽跛幉灰远嗌?,炭火燒存性,搗羅為末,陳粟米飯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米飲下。(《圣濟總錄》烏金丸)
18.治跌打損傷(背部傷尤宜):烏藥一兩,威靈仙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江西草藥》)

中藥炮制

未切片者,除去細根,大小分開,浸透,切薄片,干燥。(《中國藥典2020》)

道地性

浙藥、 南藥、 廣藥

相關論述

1.《本草抬遺》:主中惡心腹痛,宿食不消,天行疫瘴,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膂,婦人血氣,小兒腹中諸蟲。
2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一切氣,除一切冷,霍亂及反胃吐食,瀉痢,癰癤疥癲,并解冷熱。
3.王好古:理元氣。
4.《綱目》:治中氣,腳氣,疝氣,氣厥頭痛,腫脹喘息,止小便數(shù)及白濁。
5.《本草通玄》:理七情郁結,氣血凝停,霍亂吐瀉,痰食稽留。
6.《玉楸藥解》:破瘀泄?jié)M,止痛消脹。
7.《本草衍義》:烏藥,和來氣少,走泄多,但不甚剛猛,與沉香同磨作湯,治胸腹冷氣,甚穩(wěn)當。
8.《綱目》:烏藥,辛溫香竄,能散諸氣,故《惠民和劑局方》治七情郁結,上氣喘急用四磨湯者,降中兼l,滯中帶補也,《朱氏集驗方》治虛寒小便頻數(shù)縮泉丸,取其通陽明、少陰經也。
9.《本草經疏》:烏藥,辛溫散氣,病屬氣虛者忌之。世人多以香附同用,治女人一切氣病,不知氣有虛有實,有寒有熱,冷氣、暴氣用之固宜,氣虛、氣熱用之,能無貽害耶。
10.《藥品化義》:烏藥,氣雄性溫,故快氣宣通,疏散凝滯,甚于香附。外解表而理肌,內寬中而順氣。以之散寒氣,則客寒冷痛自除;驅邪氣則天行疫瘴即卻;開郁氣,中惡腹痛,胸膈脹滿,頓然可減;疏經氣,中風四肢不遂,初產血氣凝滯,漸次能通,皆藉其氣雄之功也。
11.《本草述》:按烏藥之用,耳食者本于寇氏'走泄多'一語,以為專于辛散而已,如海藏謂其'理元氣',何以忽而不一繹也?如止于辛散,安得宿食能化,血痢能止,便數(shù)能節(jié),癥結能消,頭風虛腫之可除,腹中有蟲之可盡,婦人產后血逆及血海作痛之可療,小兒積聚蛔蟲及慢驚昏沉之可安,即《日華子》亦謂其功不能盡述者,是其徒以辛散為功乎?蓋不等于補氣之劑,亦不同于耗氣之味,實有理其氣之元,致其氣之用者。使止以疏散為能,而不能密理致用,可謂能理氣乎?丹溪每于補陰劑內入烏藥葉,豈非灼見此味,于達陽之中而有和陰之妙乎?達陽而能和陰,則不等于耗劑矣。香附血中行氣,烏藥氣中和血,離血而行氣,是謂之耗,不謂之理,蓋氣本出于陰中之陽,達于陽中之陰也。
12.《本草新編》:烏藥,產婦虛而胎氣不順者,切不可用,用則胎立墮。人以為順氣用之,誰知烏藥能順胎氣之實,而不順胎氣之虛乎?不獨胎氣,凡氣虛者,俱不能順,惟血虛而帶郁滯者宜之耳。
13.《本草求真》:烏藥,功與木香、香附同為一類,但木香苦溫,入脾爽滯,用于食積則宜;香附辛苦,入肝、膽二經,開郁散結,每于優(yōu)郁則妙;此則逆邪橫胸,無處不達,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。

傳說淵源

       相傳在漢朝浙江某縣,有姓劉、姓阮兩位青年,為醫(yī)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,遠離家鄉(xiāng)上天臺山采藥,隨身帶的干糧吃完了,而藥仍未采到。后來,他們打聽到這種藥產在桃源洞一帶,就向該洞奔去。走過一道山嶺,只見前面水潭邊有兩個少女,一著紅衣一穿綠襖,朝著他倆微笑,還叫著他倆的名字,兩人非常驚奇,忙問:“彼此素不相識,姑娘怎知我倆名字?莫非是仙女?”兩位姑娘點點頭。穿著綠襖的姑娘說:“我叫碧桃,她名紅桃,家住桃源洞,今日特來請你們前去做客?!?/span>
       劉、阮二人隨倆仙女進入桃源洞后,才知這姐妹倆是天上司藥的仙女,奉命在此看守仙藥——烏藥。他們彼此間一見鐘情,相親相愛,不知不覺半年過去了。一天,劉對阮說:“我倆入山已久,藥還未采到,如何是好?”兩人正在發(fā)愁,只見仙女捧著仙藥走來,說:“兩位專來采藥,歷盡艱辛,現(xiàn)特以此烏藥相贈,可治心口痛。”第二天一早,兩位仙女送他倆上路,難分難舍,依依惜別。
       劉、阮二人回到家鄉(xiāng),村里已景物全非,全村父老均不相識。后找到一位百歲老人,他說在兒時聽祖輩說過村里有兩位祖公上天臺山采藥,后來音訊全無。劉、阮聽后,大吃一驚,想不到入山才半年,人間已七世。他們將烏藥種到園中,一夜之間已是滿園翠綠,稍后將烏藥分贈眾鄉(xiāng)親治病,療效非凡。三個月后,劉、阮又返天臺,桃源洞已是岸壁生苔、霧鎖洞口,仙女不見了,而洞邊卻多了兩座山峰,形似仙女,這就是現(xiàn)在的“雙女峰”。由此,天臺烏藥美名大振,享譽海內外。

原標題:烏藥
詞條標簽:烏藥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
  •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