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疾病療養(yǎng)頻道 > 冠心病百科

冠心病

百科

概述

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。本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后,管腔變窄,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絞痛,或因冠狀動脈急性閉塞,部分心肌嚴重持久缺血發(fā)生急性心肌壞死。臨床表現(xiàn)為心絞痛,心肌梗塞等病。屬祖國醫(yī)學(xué)中胸痹、真心痛、厥心痛范疇。


主癥

1.心絞痛:多因勞累過度,情緒激動,飽食不節(jié)或受寒后突然發(fā)生胸骨后或心前區(qū)絞痛,刺痛或刀割樣痛,伴壓迫感或窒息感,疼痛可放射至左肩、臂及頸部,一般持續(xù)3~5分鐘,很少超過15分鐘。疼痛也可出現(xiàn)在右前胸、上腹部、上肢、頸、咽、顎、齒齦或背部。休息時檢查心電圖示有明顯心肌缺血,或作心電圖二級梯雙倍運動測驗陽性而無其他原因可查者。

2.心肌梗寒:突然出現(xiàn)劇烈持久的心絞痛,可達數(shù)小時,甚至1~2天,少數(shù)患者可無疼痛,常伴消化道癥狀及發(fā)熱,重者并發(fā)休克、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。心電圖可出現(xiàn)寬而深的Q波,S—T段抬高呈“單向曲線”及T波呈動態(tài)改變。



病因病機

冠心病患者,多由過食肥甘,勞逸不當,憂思過度或寒濕傷陽等多種因素長期作用下,逐漸引起心脾肝腎等臟虛損而致病。因久食膏梁厚味,使脾失健運,痰濁內(nèi)生,上犯心胸而痹阻心脈;過勞或過逸則耗氣或傷氣而致氣機不暢導(dǎo)致血行逆亂;憂思過度耗傷心神,神傷則心無所主,使心脈失養(yǎng);至於寒濕凝滯,傷及心陽,心陽虛衰,則氣血痹阻,不通則痛,故見胸悶劇痛??傊疅o論氣滯、血瘀、痰濁、寒凝諸因素,最后造成心脈痹阻而發(fā)病。



辨證論治

本病臨床所見多是虛實夾雜,寒熱互見,既有痰濁瘀阻的實證,又有陰陽氣血不足的虛證。證候表現(xiàn)雖各不相同,但多標實而本虛,治宜區(qū)分標本緩急。發(fā)作時,宜芳香開竅,行氣活血,溫陽通痹,并兼顧心陰心陽之虛;緩解期,以補虛為主,兼顧祛瘀除痰。可分心脾兩虛、氣滯血瘀、陰虛陽亢、心腎兩虛、心陽虛衰等類型。

1.心脾兩虛(多見于隱性冠心病或不典型的心絞痛)

主證:頭暈、心悸、氣短、胸悶、憋氣,偶有陣發(fā)性心痛,神疲乏力,自汗,或見肢麻,面色無華,夜睡不寧,食欲不振,便溏,舌質(zhì)淡,苔薄白潤,脈細弱或結(jié)代。

治法:補益心脾,溫陽通絡(luò)。

選方:歸脾湯(《濟生方》)加減。

藥物:黨參15g、白術(shù)12g、茯神15g、炙草3g、當歸12g、川芎9g、棗仁9g、黃芪15g、薤白12g、桂枝10g、瓜蔞仁15g、枳殼9g。

加減:心慌、心煩,加大棗、小麥、龍骨;若兼見肢冷畏寒,大便稀溏,脈沉遲者,為陽氣虛弱,加附子、干姜。

2.氣滯血瘀(多見于某些心絞痛或心肌梗塞)

主證:陣發(fā)性心胸刺痛,痛如針刺刀割,痛引肩背,胸悶,氣短,心煩不安,唇暗,目現(xiàn)紅絲,舌質(zhì)暗滯,舌邊尖有瘀點,舌苔稍厚或薄白,脈沉弦,澀促或結(jié)代。

治法:行氣活血,化瘀通絡(luò)。

選方:血府逐瘀湯(《醫(yī)林改錯》)加減。

藥物:丹參15g、川芎9g、紅花9g、桃仁9g、赤芍9g、益母草15g、葛根15g、枳殼9g、柴胡6g、青皮6g、甘草3g。

加減:疼痛劇烈時加蒲黃、田七、當歸;如兼見痰多、苔膩、脈滑者,加瓜蔞、薤白、半夏以祛痰濁。

3.陰虛陽亢(多見于冠心病并發(fā)高血壓患者)

主證:胸悶憋氣,陣發(fā)心痛,夜間為甚,心煩易怒,頭暈耳鳴,口干苦,目眩,夜睡不寧,偶有盜汗,腰酸膝軟,舌質(zhì)紅或淡紅,苔薄黃或干燥,脈弦細數(shù)。

治法:滋陰潛陽,理氣通絡(luò)。

選方:養(yǎng)陰通痹湯加減。

藥物:生地20g、麥冬15g、女貞子15g、丹皮10g、鉤藤10g、石決明30g、太子參15g、瓜蔞30g、紅花10g、延胡10g、夏枯草15g。

加減:心煩易怒,口苦頭痛加黃芩、梔子;失眠夢多,盜汗潮熱加龍骨、牡蠣、棗仁;大便燥結(jié),胸腹脹滿加生大黃、枳殼。

4.心腎兩虛(多見于冠心病并發(fā)心力衰竭)

主證:胸悶心痛,有時夜間憋醒,心悸氣短,甚者喘汗不止,頭暈耳鳴,夜臥不寧,食少倦怠,腰酸腿軟,惡風(fēng)肢冷,夜尿頻多,或手足心熱,口燥咽干,視物模糊,精神萎靡,皮膚枯萎,毛發(fā)無華,舌質(zhì)紫暗或紅,苔白少津,脈弦細或細弱結(jié)代。

治法:調(diào)補陰陽,理氣活血。

選方:炙甘草湯(《傷寒論》)加減。

藥物:黨參15g、桂枝10g、炙甘草30g、生姜10g、熟附子10g、薤白12g、生地15g、麥冬10g、黃精15g、當歸12g、丹參15g、炒棗仁10g。

加減:失眠多夢加龍眼肉、遠志;食納呆滯加茯苓、淮山、谷芽、白術(shù);脅痛加柴胡、白芍、郁金。

5.心陽虛衰(多見于心肌梗塞合并休克)

主證:心痛持續(xù)而汗出肢冷,面色青紫,舌質(zhì)紫暗,苔白,脈微細,血壓下降。

治法:回陽救脫。

選方:生脈散(《內(nèi)外傷辨惑論》)合四逆湯(《傷寒論》)加減。

藥物:熟附子10g、吉林參15g(另燉)、干姜10g、麥冬10g、當歸15g、紅花10g、五味子10g、牡蠣30g、炙草10g。

6.外用膏藥或噴霧劑

(1)麝香心絞痛膏采用麝香、牙皂、白芷等藥制成。每次兩張,分別貼于心前區(qū)痛處及心俞穴(第五胸椎左側(cè)4.8cm處),24小時更

換1次。

(2)冠心止痛膏(鄧鐵濤教授方)主要藥物:蒲黃、五靈脂、冰片、細辛、蓽撥等。外貼穴位,膻中、虛里、心虛等任選一穴,交替使用。

(3)寬胸氣霧劑由細辛、良姜、蓽撥、檀香、冰片組成。噴霧緩解心絞痛。亦可定期噴霧,防止發(fā)作。

7.針灸療法

(1)體針療法:依辨證選穴并選擇手法。

主穴:膻中透鳩尾、內(nèi)關(guān)、足三里。

配穴:通里、神門、曲池、間使、乳根、命門。

針刺膻中、內(nèi)關(guān)留針20分鐘,捻轉(zhuǎn)3~5分鐘,可緩解心絞痛。

(2)耳針療法:

主穴:心、皮質(zhì)下、神門、腎。

配穴:枕、額、腎上腺素等??陕襻?,每日更換1次。

常用的中藥止痛劑有下列各種,可根據(jù)病人病情及效果選用,有:口服蘇合香丸、冠心蘇合丸、蘇冰滴丸、寬胸丸、心痛丸、速效救心丸、益心丸、麝香含片、心寶丸等。



健康指導(dǎo)

合理安排生活作息,保持環(huán)境安靜,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運動量要循序漸進,以不引起心絞痛為原則,避免因突然劇烈運動及重勞動而增加心臟負擔,引起心絞痛發(fā)作或加重病情。冬春寒冷季節(jié),應(yīng)避免逆風(fēng)散步。

心肌梗塞之急性期,必須絕對臥床休息,進食易消化飲食,保持大便通暢。如無并發(fā)癥的患者以發(fā)病后2~3天可進行早期適度活動,由自我翻身到使用床上小桌洗臉以及扶持飲食調(diào)理方面應(yīng)減少食量,避免過多的動物脂肪和膽固醇,多食蔬菜、水果,戒煙,少量飲酒,適當飲茶。特別飲烏龍茶可分解脂肪幫助消化,對便秘也有療效。降低血脂,防止動脈硬化是防治冠心病的關(guān)鍵。如服用大量的維生素C、海帶、大蒜、洋蔥、香菇等。


說兩句吧

網(wǎng)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