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及的典故
在歷史上曾流傳著皇帝賜名白及的佳話。傳說古代有位會稽將官,為保護皇帝從關外回京而自己身負重傷, 皇帝很感動,命太醫(yī)搶救,血止住了,斷了的筋骨亦被接上了, 就是肺部被箭射穿,呼吸困難 ,口吐鮮血,病情很危險。于是 ,皇帝下令張貼榜文,征召天下能人醫(yī)治。這天, 一位老農(nóng)拿著幾株葉像棕櫚葉,根像菱角肉的草藥 ,獻給皇帝道:“把這藥草烘干磨成粉,一半沖服,一半外敷。”將官用藥后, 果然肺傷愈合, 嘴里也不吐血了。
皇帝大喜 ,要封這位老農(nóng)做官,他不要,賞他銀子,他也不要。皇帝問他:“你有什么要求呢 ?”老農(nóng)說:“我什么也不要,我只請您把這味藥草,叫太醫(yī)院編入藥書,公布于天下 ,使更多的人能治好肺出血?!被实圻B連點頭道:“好 ! 好 ! 這藥叫什么名字呀 ?”老農(nóng)回答:”還沒有名稱呢,就請皇帝給它取個名字吧 !”皇帝想了一下,問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呀 ?”老農(nóng)說:“我姓白名及?!被实坌πφf:“那就稱這味藥叫白及吧?!?/span>
洪邁 ,字景盧,別號野處,是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,學識淵博,尤熟于宋代掌故,在他編著的《夷堅志》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:臺州獄吏憫一大囚,囚感之,因言:“吾七次犯死罪 ,遭訊拷,肺皆損傷至于嘔血。人傳一方,只用白及為末,米飲日服,其效如神?!焙笃淝袅柽t,劊者剖其胸 ,見肺部竅穴數(shù)十處 ,皆白及填補,色猶不變也。其實,白及口服后不可能直接入肺填補空洞,應當由機體吸收后才能起到一定的藥理作用。但這卻說明一個問題 ,這位死囚的秘方可治療肺出血。
白及的作用與功效
白及入藥始載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。中醫(yī)認為其性味苦甘,涼。
功效以補肺、止血、消腫、生肌、斂瘡為主。臨床主治肺傷咳血,衄血、金瘡出血、癰疽腫毒、潰瘍疼痛、湯火灼傷、手足皸裂等癥。
白及中主含揮發(fā)油、粘液質(zhì)和甘露聚糖等成分?,F(xiàn)代藥理研究其具有:
1. 止血作用 白及根細粉或白及水煎液進行狗肝止血試驗,6 分鐘內(nèi) 7 只有 6 只能夠達到滿意的止血效果, 出血部位均與大網(wǎng)膜形成粘連;水煎液經(jīng)干燥成細粉覆蓋于狗肝、脾及兔肝或大腿肌肉進行止血試驗,出血可立即停止。動物體溫 3 天內(nèi)無大變化,全部動物未用抗生素,并未發(fā)生膿腫;對兔肝、狗肝及股動脈之出血,亦有明顯的止血效果。白及的止血作用與其所含膠狀成分有關,其作用原理可能為物理性的。白及液注入蛙下腔靜脈后 ,可見末梢血管內(nèi)紅細胞積聚, 形成人工血栓 ,從而有修補血管缺損的作用,而又不致阻塞較大血管內(nèi)血液的流通。
2. 對試驗性胃、十二指腸穿孔的治療作用 對麻醉犬胃小彎及十二指腸各作人工穿孔一個, 直徑皆為 1 厘米, 灌入白及粉 9克, 15 秒鐘后皆為白及粉所堵, 40 秒鐘后,十二指腸穿孔即為大網(wǎng)膜遮蓋。待動物逐漸蘇醒、輕微活動時,再由胃管注入稀粥500 ml ,觀察 2 孔皆無漏出。再由腸系膜血管注入 10%氯化鈉20 ml ,胃蠕動顯然增多、增強,也無內(nèi)容物漏出。此作用可能是白及借其高度粘性 ,在胃內(nèi)形成一定厚度的膠狀膜,從而使穿孔阻塞,胃內(nèi)容物停止漏出 ,為大網(wǎng)膜、肝臟等出血部位的覆蓋作用造成有力的條件。
代表方劑如陽和解凝膏。其功能以消腫止痛, 回陽為主。
臨床主治陰疽瘰疬 ,乳腺結核,不紅不腫 ,久不收口等癥。原由天津達仁堂制藥二廠生產(chǎ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