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葉底紅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。

葉底紅為野牡丹葉底紅Phyllagathis fordii (Hance) C. Chen的全株。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等地。

植物名葉底紅

拼音YeDiHong

學名Phyllagathis fordii (Hance) C. Chen

別名葉下紅、江南野海棠、大毛蛇,血還魂,還魂紅、沙崩草、假紫蘇、野海棠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原始花被亞綱

桃金娘目

野牡丹科

亞科野牡丹亞科

蜂斗草族

錦香草屬

錦香草組

頂花系

植物形態(tài)

小灌木、半灌木或近草本,高20-50厘米,或達1米;莖幼時四棱形,不分枝或極少分枝,上部與葉柄、花序、花梗及花萼均密被柔毛及長腺毛。葉片堅紙質,心形、橢圓狀心形至卵狀心形,頂端短漸尖或鈍急尖,基部圓形至心形,長(4.5-)7-10(-13.5)厘米,寬(3-)5-5.5(-10)厘米,邊緣具細重齒牙及緣毛和短柔毛,基出脈7-9,近邊緣的兩條不甚明顯,兩面被疏長柔毛及柔毛,背面以脈上較多,葉面僅中脈微凹,背面基出脈及側脈隆起或微隆起;葉柄長2.5-5厘米。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,或由聚傘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,頂生,總梗長1-5.5厘米,花梗長0.8-2厘米;花萼鐘狀漏斗形,管長5-7毫米,裂片線狀披針形至狹三角形,長4-5毫米,兩面均被毛;花瓣紫色或紫紅色,卵形至廣卵形,頂端漸尖,有時頂尖具1腺毛,微偏斜,僅外面上部及邊緣被微柔毛,長10-14毫米,寬6-8毫米,雄蕊等長,長1.6-1.8厘米,花藥披針形,通常作近90度的膝曲,長9-11毫米,藥隔膨大,下延,前后連成盤狀;子房卵形,頂端具膜質冠,冠緣具嚙蝕狀細齒。蒴果杯形,為宿存萼所包;宿存萼頂端平截,冠以宿存萼片,被刺毛,毛基部略膨大,長6-10毫米,直徑8-12毫米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貴州、廣西、廣東(海南島未發(fā)現)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。生于海拔100-1350米的山間疏、密林下,溪邊、水旁或路邊,土層肥厚的地方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主要價植

全株供藥用,有止痛、止血、祛瘀等功效;用于吐血、通經、跌打等癥。煎水服治月經不調;葉搗碎加米湯及冬蜂蜜內服,治小兒疳積;全株搗碎外敷治燙火傷,煎水洗治疥瘡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題:葉底紅
詞條標簽:葉底紅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
  •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