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虎尾鐵角蕨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。

巖春草為鐵角蕨科植物虎尾鐵角蕨Asplenium incisum Thunb.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產遼寧、陜西、甘肅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。

植物名虎尾鐵角蕨

拼音HuWeiTieJiaoJue

學名Asplenium incisum Thunb.

別名縮羽鐵角蕨

植物界

蕨類植物門

蕨綱

亞綱薄囊蕨亞綱

真蕨目

鐵角蕨科

鐵角蕨屬

鐵角蕨組

變異葉系

植物形態(tài)

植株高10-30厘米。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橫臥,先端密被鱗片;鱗片狹披針形,長3-5毫米,寬不超過0.5毫米,膜質,黑色,略有虹色光澤,全緣。葉密集簇生;葉柄長4-10厘米,粗約1毫米,淡綠色,或通常為栗色或紅棕色,而在上面兩側各有1條淡綠色的狹邊,有光澤,上面有淺闊縱溝,略被少數褐色纖維狀小鱗片,以后脫落;葉片闊披針形,長10-27厘米,中部寬2-4(-5.5)厘米,兩端漸狹,先端漸尖,二回羽狀(有時為一回羽狀);羽片12-22對,下部的對生或近對生,向上互生,斜展或近平展,有極短柄(長達1毫米),下部羽片逐漸縮短成卵形或半圓形,長寬不及5毫米,逐漸遠離,中部各對羽片相距1-1.5厘米,彼此疏離,間隔約等于羽片的寬度,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,長1-2厘米,基部寬6-12毫米,先端漸尖并有粗齒牙,一回羽狀或為深羽裂達于羽軸;小羽片4-6對,互生,斜展,彼此密接,基部一對較大,長4-7毫米,寬3-5毫米,橢圓形或卵形,圓頭并有粗齒牙,基部闊楔形,無柄或多少與羽軸合生并沿羽軸下延。葉脈兩面均可見,小羽片上的主脈不顯著,側脈二叉或單一,基部的常為2-3叉,纖細,斜向上,先端有明顯的水囊,伸入齒牙,但不達葉邊。葉薄草質,干后草綠色,光滑;葉軸淡禾稈色或下面為栗色或紅棕色,有光澤,光滑,上面有淺闊縱溝,頂部兩側有線狀狹翅。孢子囊群橢圓形,長約1毫米,棕色,斜向上,生于小脈中部或下部,緊靠主脈,不達葉邊,基部一對小羽片常有2-4對,彼此密接,整齊;囊群蓋橢圓形,灰黃色,后變淡灰色,薄膜質,全緣,開向主脈,偶有開向葉邊。染色體2n=72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遼寧(撫順)、陜西(平利、略陽、寧陜)、甘肅(文縣、徽縣)、山東(嶗山、昆崳山、青島)、江蘇(太湖、洞庭山、云臺山、南京、吳縣、蘇州、無錫、宜興、青浦、儀征、溧陽)、安徽(黃山、漁亭、金寨)、浙江(莫干山、杭州、龍泉、慶元、鎮(zhèn)海、天臺山)、江西(廬山、井岡山、奉新、泰和、遂川)、福建(武夷山、建陽、祟安、閩侯、古田、連城、德化)、臺灣、河南(信陽、盧氏、雞公山、桐柏山)、湖南(韶山、永順、黔陽、武崗、新寧、岳麓山)、四川(重慶、城口、酉陽、成都、灌縣、石柱、秀山、大竹、南川、平昌、合江、通江)、貴州(畢節(jié)、赫章、興義)。生林下潮濕巖石上,海拔70-1600米。朝鮮、日本及俄羅斯遠東地區(qū)(海參崴)也有分布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題:虎尾鐵角蕨
詞條標簽:虎尾鐵角蕨,巖春草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