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莢囊蕨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。

莢囊蕨為烏毛蕨科植物莢囊蕨Struthiopteris eburnea (Christ) Ching的根莖。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產于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
植物名莢囊蕨

拼音JiaNangJue

學名Struthiopteris eburnea (Christ) Ching

別名羅曼蕨、天長烏毛蕨、象牙烏毛蕨

植物界

蕨類植物門

蕨綱

亞綱薄囊蕨亞綱

真蕨目

烏毛蕨科

莢囊蕨屬

植物形態(tài)

植株高18-60厘米。根狀莖直立,粗短,或長而斜生,密被鱗片;鱗片披針形,長約6毫米,先端纖維狀,邊緣全緣或偶有少數(shù)小齒牙,棕色或中部為深褐色,有光澤,厚膜質。葉簇生,二形;柄長3-24厘米,粗1-2毫米,禾稈色,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,向上漸變光滑;葉片線狀披針形,兩端漸狹,長14-45厘米,中部以上寬2-(-6)厘米,一回羽狀;羽片多數(shù),篦齒狀排列,下部羽片向基部逐漸縮小,基部一對成為小耳形,向上的羽片為狀披針形,長1.5-3厘米,寬4-6毫米,尖頭,基部與葉軸合生,邊緣全緣,干后略內卷,平展,彼此接近或略疏離。葉脈不明顯,在羽片上為羽狀,小脈斜向上,二叉,不達葉邊。葉堅革質,干后暗綠色或帶棕色,無毛,上面有時呈皺褶狀;葉軸禾稈色,光滑,上面有淺縱溝。能育葉與不育葉同形而較狹;孢子囊群線形,著生于主脈與葉緣之間,沿主脈兩側各1行,幾與羽片等長,但不達羽片基部及先端;囊群蓋紙質,拱形,與孢子囊群同形并緊孢子囊群,開向主脈,宿存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安徽(銅陵)、湖南(龍山)、湖北(咸豐、宜恩)、四川(峨眉山、城口、峨山、寶興、南川、灌縣)、貴州(貴陽、德江、大定、平塘、石矸、獨山、遵義、務川、安順)、廣西(龍勝)、福建及臺灣。生溪邊巖石上,海拔500-1800米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題:莢囊蕨
詞條標簽:莢囊蕨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