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鼠耳芥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。

植物名鼠耳芥

拼音Shu'erJie

學名Arabidopsis thaliana (L.) Heynh.

別名擬南芥菜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原始花被亞綱

罌粟目

亞目白花菜亞目

十字花科

南芥族

鼠耳芥屬

植物形態(tài)

一年生細弱草本,高20-35厘米,被單毛與分枝毛。莖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,下部有時為淡紫白色,莖上常有縱槽,上部無毛,下部被單毛,偶雜有2叉毛。基生葉蓮座狀,倒卵形或匙形,長1-5厘米,寬3-15毫米,頂端鈍圓或略急尖,基部漸窄成柄,邊緣有少數不明顯的齒,兩面均有2-3叉毛;莖生葉無柄,披針形,條形、長圓形或橢圓形,長5-15(-50)毫米,寬1-2(-10)毫米?;ㄐ驗槭杷傻目偁罨ㄐ颍Y果時可伸長達20厘米;萼片長圓卵形,長約1.5毫米,頂端鈍、外輪的基部成囊狀,外面無毛或有少數單毛;花瓣白色,長圓條形,長2-3毫米,先端鈍圓,基部線形。角果長10-14毫米,寬不到1毫米,果瓣兩端鈍或鈍圓,有1中脈與稀疏的網狀脈,多為桔黃色或淡紫色;果梗伸展,長3-6毫米。種子每室1行,種子卵形、小、紅褐色。花期4-6月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華東、中南、西北及西部各省區(qū)。生于平地、山坡、河邊、路邊。朝鮮、日本、蘇聯的西伯利亞和中亞、印度、伊朗、歐洲、非洲和北美洲均有分布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題:鼠耳芥
詞條標簽: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