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茄葉斑鳩菊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 。

植物名茄葉斑鳩菊

拼音QieYeBanJiuJu

學(xué)名Vernonia solanifolia Benth.

別名斑鳩菊、大過山龍、咸蝦花、斑鳩木、茄葉咸蝦花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合瓣花亞綱

桔梗目

菊科

亞科管狀花亞科

斑鳩菊族

斑鳩菊屬

植物形態(tài)

直立灌木或小喬木,高8-12米,枝開展或有時援攀,圓柱形,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密絨毛。葉具柄,卵形或卵狀長圓形,長6-16厘米,寬4-9厘米,頂端鈍或短尖,基部圓形或近心形,或有時截形,多少不等側(cè),全緣,淺波狀或具疏鈍齒,側(cè)脈7-9對,細(xì)脈稍平行,網(wǎng)狀,上面粗糙,被疏貼生硬短毛,后多少脫落,有腺點,下面被淡黃色密絨毛,葉柄粗壯,長1-2.5厘米,被密絨毛。頭狀花序小,徑5-6毫米,多數(shù),在莖枝頂端排列成具葉寬達20厘米的復(fù)傘房花序,花序梗長4-6毫米,密被絨毛;總苞半球形,寬4-5毫米,總苞片4-5層,卵形,橢圓形或長圓形,長2-6毫米,頂端極鈍,背面被淡黃色短絨毛;花托平,具小窩孔;花約10個,有香氣,花冠管狀,粉紅色或淡紫色,長約6毫米,管部細(xì),檐部狹鐘狀,具5個線狀披針形裂片,外面有腺,頂端常有白色短微毛;瘦果4-5棱,長2-2.5毫米,稍扁壓,無毛;冠毛淡黃色,2層,外層極短,內(nèi)層糙毛狀,長約8毫米?;ㄆ?1月至翌年4月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分布于廣東(英德、翁源、云浮、大埔、信宜、新興、高要、海南島等)、廣西(橫縣、扶綏、上思、昭平等)、福建(福州、漳平、南靖)、云南(河口、西疇、麻栗坡、西雙版納、景洪)。印度、緬甸、越南、老撾、柬埔寨也有。常生于山谷疏林中,或攀援于喬木上,海拔500-1000米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主要價植

全草入藥,治腹痛、腸炎、痧氣等癥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(biāo)題:茄葉斑鳩菊
詞條標(biāo)簽:茄葉斑鳩菊,斑鳩木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
  •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