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 。

植物形態(tài)

落葉喬木,高10-12米;樹皮灰褐色,縱裂。芽闊卵形或圓錐形,被棕色柔毛或腺毛。小枝黃褐色,粗糙,無毛或疏被長柔毛,旋即禿凈,皮孔小,不明顯。羽狀復(fù)葉長15-25厘米;葉柄長4-6厘米,基部不增厚;葉軸挺直,上面具淺溝,初時疏被柔毛,旋即禿凈;小葉5-7枚,硬紙質(zhì),卵形、倒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,長3-10厘米,寬2-4厘米,頂生小葉與側(cè)生小葉近等大或稍大,先端銳尖至漸尖,基部鈍圓或楔形,葉緣具整齊鋸齒,上面無毛,下面無毛或有時沿中脈兩側(cè)被白色長柔毛,中脈在上面平坦,側(cè)脈8-10對,下面凸起,細脈在兩面凸起,明顯網(wǎng)結(jié);小葉柄長3-5毫米。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枝梢,長8-10厘米;花序梗長2-4厘米,無毛或被細柔毛,光滑,無皮孔;花雌雄異株;雄花密集,花萼小,鐘狀,長約1毫米,無花冠,花藥與花絲近等長;雌花疏離,花萼大,桶狀,長2-3毫米, 4淺裂,花柱細長,柱頭2裂。翅果匙形,長3-4厘米,寬4-6毫米,上中部最寬,先端銳尖,常呈犁頭狀,基部漸狹,翅平展,下延至堅果中部,堅果圓柱形,長約1.5厘米;宿存萼緊貼于堅果基部,常在一側(cè)開口深裂?;ㄆ?-5月,果期7-9月。

生境分布

白蠟樹屬于喜光樹種,對霜凍較敏感。喜深厚較肥沃濕潤的土壤,常見于平原或河谷地帶,較耐輕鹽堿性土。也見于海拔800-1600米山地雜木林中。
產(chǎn)于南北各省區(qū)。多為栽培,也見于海拔800-1600米山地雜木林中。越南、朝鮮也有分布。

原標題:
詞條標簽: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