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扁擔藤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。

扁擔藤為葡萄科植物扁擔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 (Hook.) Gagnep.的干燥藤莖。秋、冬季采收,洗凈,切片,曬干。產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
植物名扁擔藤

拼音BianDanTeng

學名Tetrastigma planicaule (Hook.) Gagnep.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原始花被亞綱

鼠李目

葡萄科

崖爬藤屬

亞屬崖爬藤亞屬

崖爬藤組

亞組崖爬藤亞組

掌葉系

植物形態(tài)

木質大藤本,莖扁壓,深褐色。小枝圓柱形或微扁,有縱棱紋,無毛。卷須不分枝, 相隔2節(jié)間斷與葉對生。葉為掌狀5小葉,小葉長圓披針形、披針形、卵披針形,長(6)9-16厘米,寬(2.5)3-6(7)厘米,頂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楔形,邊緣每側有5-9個鋸齒,鋸齒不明顯或細小,稀較粗,上面綠色,下面淺綠色,兩面無毛;側脈5-6對,網脈突出;葉柄長3-11厘米,無毛,小葉柄長0.5-3厘米,中央小葉柄比側生小葉柄長2-4倍,無毛?;ㄐ蛞干?,長15-17厘米,比葉柄長1-1.5倍,下部有節(jié),節(jié)上有褐色苞片,稀與葉對生而基部無節(jié)和苞片,二級和三級分枝4(3),集生成傘形;花序梗長3-4厘米,無毛;花梗長3-10毫米,無毛或疏被短柔毛;花蕾卵圓形,高2.5-3毫米,頂端圓鈍;萼淺碟形,齒不明顯,外面被乳突狀毛;花瓣4,卵狀三角形,高2-2.5毫米,頂端呈風帽狀,外面頂部疏被乳突狀毛;雄蕊4,花絲絲狀,花藥黃色,卵圓形,長寬近相等或長甚于寬,在雌花內雄蕊顯著短,花藥呈龜頭形,敗育;花盤明顯,4淺裂,在雌花內不明顯且呈環(huán)狀,子房闊圓錐形,基部被扁平乳突狀毛,花柱不明顯,柱頭4裂,裂片外折。果實近球形,直徑2-3厘米,多肉質,有種子1-2(3)顆;種子長橢圓形,頂端圓形,基部急尖,種臍在背面中部呈帶形,達種子頂端,腹部中棱脊扁平,兩側洼穴呈溝狀,從基部向上接近中部時斜向外伸展達種子頂端。花期4-6月,果期8-12月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東南部。生山谷林中或山坡巖石縫中,海拔100-2100米。老撾、越南、印度和斯里蘭卡也有分布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主要價植

藤莖供藥用,有祛風濕之效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題:扁擔藤
詞條標簽:扁擔藤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
  •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