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虎耳草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 。

虎耳草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.的新鮮或干燥全草。春、夏兩季采收,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鮮用或干燥。產(chǎn)于華東以及西南各地。

植物名虎耳草

拼音Hu'erCao

學(xué)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.

別名石荷葉、金線吊芙蓉、老虎耳、天荷葉、金絲荷葉、絲棉吊梅、耳朵草、通耳草、天青地紅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原始花被亞綱

薔薇目

亞目虎耳草亞目

虎耳草科

亞科虎耳草亞科

虎耳草族

虎耳草屬

亞屬虎耳草亞屬

石荷葉組

石荷葉系

植物形態(tài)

多年生草本,高8-45厘米。鞭匐枝細(xì)長,密被卷曲長腺毛,具鱗片狀葉。莖被長腺毛,具1-4枚苞片狀葉?;~具長柄,葉片近心形、腎形至扁圓形,長1.5-7.5厘米,寬2-12厘米,先端鈍或急尖,基部近截形、圓形至心形,(5-)7-11淺裂(有時(shí)不明顯),裂片邊緣具不規(guī)則齒牙和腺睫毛,腹面綠色,被腺毛,背面通常紅紫色,被腺毛,有斑點(diǎn),具掌狀達(dá)緣脈序,葉柄長1.5-21厘米,被長腺毛;莖生葉披針形,長約6毫米,寬約2毫米。聚傘花序圓錐狀,長7.3-26厘米,具7-61花;花序分枝長2.5-8厘米,被腺毛,具2-5花;花梗長0.5-1.6厘米,細(xì)弱,被腺毛;花兩側(cè)對稱;萼片在花期開展至反曲,卵形,長1.5-3.5毫米,寬1-1.8毫米,先端急尖,邊緣具腺睫毛,腹面無毛,背面被褐色腺毛,3脈于先端匯合成1疣點(diǎn);花瓣白色,中上部具紫紅色斑點(diǎn),基部具黃色斑點(diǎn),5枚,其中3枚較短,卵形,長2-4.4毫米,寬1.3-2毫米,先端急尖,基部具長0.1-0.6毫米之爪,羽狀脈序,具2級脈(2-)3-6條,另2枚較長,披針形至長圓形,長6.2-14.5毫米,寬2-4毫米,先端急尖,基部具長0.2-0.8毫米之爪,羽狀脈序,具2級脈5-10(-11)條。雄蕊長4-5.2毫米,花絲棒狀;花盤半環(huán)狀,圍繞于子房一側(cè),邊緣具瘤突;2心皮下部合生,長3.8-6毫米;子房卵球形,花柱2,叉開。染色體2n=36, 54?;ü?-11月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(chǎn)河北(小五臺山)、陜西、甘肅東南部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東部、貴州、云南東部和西南部。生于海拔400-4500米的林下、灌叢、草甸和蔭濕巖隙。朝鮮、日本也有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主要價(jià)植

全草入藥;微苦、辛,寒,有小毒;祛風(fēng)清熱,涼血解毒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(biāo)題:虎耳草
詞條標(biāo)簽:虎耳草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
  • 藥用價(jià)值藥用價(jià)值